法国作家司汤达在小说《红与黑》里,讲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出身卑微的主人公于连,渴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却因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最终在自我放纵中走向毁灭。
读完此书,海明威将其开列为必读书,毛姆更是评价其为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
这本书问世190多年以来,曾被多次改编为戏剧和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于连的经历告诉我们,欲望是一把双刃剑。
它能催人奋发向上,也能反噬人生。
只有学会驾驭内心的欲望,才能过好这一辈子。
适度的欲望,催人奋发向上
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长相英俊。
但因他自幼体弱多病,一直被家人视为生活的累赘。
父亲心情不好,就随意给他两拳,两个哥哥也常常欺负他。
不过,于连的内心却燃起熊熊的欲望:这辈子一定要出人头地,让所有人都瞧得起!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做过很多关于英雄的美梦,甚至幻想着自己像拿破仑那样,凭着手中的长剑,摆脱贫穷的地位,成为世界的主宰。
就像书里写的:
“看他的脸那么白皙柔弱,像个女孩,谁能想到这样的外貌之下竟藏着百折不挠的决心,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活出个名堂来,求个飞黄腾达。”
可在当时,大多数普通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就是教会。
为了挤进教会,于连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拼命读书,甚至利用帮父亲照看机器的期间,研习神学书籍。
有时看书入了迷,忘了机器的照管,就免不了父亲的一顿毒打。
可即便如此,于连还是忍耐了下来,始终坚持读书。
因为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命运!
就这样,在内心欲望的驱动下,于连把一部拉丁文的《新约圣经》背得滚瓜烂熟。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里,拉丁文是一种高级语言,能够知晓的人寥寥无几。
于连的这个行为,让他一下子在城里名气大增,而幸福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市长听闻了这件事,决定聘用于连为家庭教师,让他教授孩子拉丁文,一年工资300法郎。
这笔工资,是父亲忙活好多年才能挣到的,而于连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从出身穷苦的家庭,到进入市长家工作,于连打开了新世界,开始触及上流社会。
有句话说得好,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有为之奋斗的欲望。
而于连正是这样的人,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一步步向幸福的生活靠近。
适度的欲望,引导我们直面内心的需要,审视自身所处的生活,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驱动我们变得奋发向上。
美国作家梭罗曾说:
“一个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然而,于连并不满足这样的生活。
来到市长的家里,于连见识了上层社会的奢华,内心的欲望开始膨胀起来。
对于连来说,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只怕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一辈子都无法企及。
他想到了走捷径,靠女人上位。
这时,他把希望寄托在市长的妻子瑞那身上,那个初次见面就对于连有好感的女人。
瑞那夫人面容姣好,气质高贵,最重要的是她在上层社会很有话语权。
赢得瑞那夫人的心,无疑是获得了一张上层社会的入场券。
就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于连闯进了瑞那夫人的房间,倾述自己的爱慕之情。
而瑞那夫人果然沦陷了,两人甚至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夜晚。
那时的于连不知道,从他招惹瑞那夫人开始,自己就迈向了深渊。
果然没过多久,他们的事情就败露了。
于连不仅因此丢掉了家庭教师的工作,甚至还被市长追杀。
好在于连身手敏捷,成功脱险后,逃往了巴黎进修。
可是,此时的于连却不知收敛,任凭内心的欲望又膨胀了起来。
这次,他把目标瞄准了侯爵的女儿拉莫尔,那个家世显赫的贵族女孩。
拉莫尔小姐原本已经有了婚约,可最终却经不起于连的疯狂追求,深深地爱上了他。
没过多久,拉莫尔小姐就有了于连的孩子,侯爵无奈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而于连,因此获得了地产和贵族封号,甚至被安排进了军队当官,一下子挤进了上层社会。
眼看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即将到来,却不想随后的一封告密信,让于连身败名裂。
那封信是瑞那夫人写的,里面说了他俩约会的事情,并控诉于连的虚伪狡猾。
而此时的于连,已经被欲望迷失了心智,人生彻底失控。
当他看到自己的前途被毁,一时竟恼羞成怒,直接冲进教堂里,朝瑞那夫人身上开了两枪。
结果,于连因此锒铛入狱,甚至被送上了断头台。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
“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灵烧焦。”
于连正是这样,由于没有控制好内心的欲望,反而任由欲望愈演愈烈,结果人生也被欲望反噬。
他原本是一个前途大好的年轻人,却贪图纸醉金迷的生活,妄想通过捷径来实现人生的逆袭。
可是,世上所有的捷径,看似平坦,实则崎岖不平,甚至背后是万丈深渊。
在不断膨胀的欲望面前,人容易迷失自己,最终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