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失败投资--天虹商场
原创: 万方遒 老万的公众号 5月25日
04年开始个人投资,真正完全职业投资大概是在07年,一方面04年到07年股市赚钱巨大(高点赚了7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还有一些余钱,我在2010年的时候,在天虹商场这个企业没上市多久投了它,造成了这十几年唯一的一次亏损卖出,好在所占比例不多,大概只有资产的10%,亏损幅度也不大,大概在天虹商场上亏损20%,占整体资金亏损比例2%。
04年到19年这10几年的时间里面,我重仓过3个企业,分别是格力电器,贵州茅台和现在的信立泰,轻仓过3个企业,分别是海康威视,伊利股份和天虹商场。重仓的格力电器和贵州茅台就不多说了,都赚的盆满钵满,现在重仓的信立泰还有约30%的浮亏,不过问题不大,我在买入格力和茅台前3年也没赚钱,这个企业的未来都在计算内,不赚钱是不可能的,就是赚多还是赚少的问题。
轻仓的3个,海康威视是雪球朋友推荐的,赚了3倍,但是因为只有5%的仓位,根本没什么感觉,1300亿市值买入,大概在3800亿市值卖出,完美的一个投资。但是仓位很少,对整个资产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伊利股份赚了大概50%,也是一个雪球朋友推荐的,这个朋友赚了10几倍,我一样也是轻仓大概5%,赚钱忽略不计。天虹商场是我自己发掘的,亏损20%左右卖出,占当时总资产的大概10%,亏损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插一个题外话,轻仓就是这样,赚了3倍我一点感觉没有,亏了20%也没感觉,我在很多文章中有说到,需要集中,重仓等等。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轻仓你的收益几乎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获得资产大幅度提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重仓的企业大幅度上涨。
天虹商场我印象是在100多亿市值买的,印象刚上市不久,持有时间1年多我就卖出了,买入之前我做了深度的调研,这个企业当时在深圳有40个商场,遍布全深圳,在深圳外有6,7个商场,正在加速扩张中。深圳的40多个商场我至少调研过10家,周末几乎都是人满为患,这个企业的管理层也非常优秀,我调查过几个供应商,供应商都说这个企业不拖欠货款,也不强迫大家做促销等等。从管理层角度看是一个很诚信的企业,从外延增长上看,也是在不断的扩张商场,尤其当时在华东,几乎每年新增3-5家,在华北也已经有开店,当时企业自己也预计5年内开到100家店,光是这个当时预计有2.5倍的空间。另外内生增长也非常强劲,买入之初,这个企业单店平均增长都有约20%。如果内生增长和外延增长加起来,这个企业很可能是5年4-5倍的企业。尽管我买入的时候大概35倍市盈率,在当时我也认为这个企业怎么也应该有400-500亿市值。
今天我重新看了一下这个企业的市值,这个企业的市值现在是150亿,这也意味着我如果在10年持有到现在10年,只有大概30-40%的上涨,现在看来当时亏损卖出是对了。
为什么我持有很短的时间就卖出了呢?因为当时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电商,尤其是淘宝的冲击,而当我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已经晚了,好在当时在段总的博客学习,当我意识到已经晚了还没有办法弥补的时候,段总说过,知道错了及时改正是最好的方案,于是就卖出了。
我印象卖出的时间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的时候,在那个时刻,我几乎确认自己无法再判断这个企业什么时候回暖了,因为淘宝等电商的冲击已经形成趋势,让之前的开店外延增长逻辑,单店自生增长逻辑都开始变化。在这样的电商逆袭的大环境下,还是固守在传统的百货逻辑上,无疑方向出了问题。
巴菲特曾经在股东的信中说到,零售业非常不易,一旦出现下滑几乎就注定会失败,这段话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但是在投资天虹这个企业的时候,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天虹是一个典型的管理层很优秀,但是所处行业受到另外商业模式冲击的行业,尽管天虹后面也开始做电商,但是客户已经慢慢习惯从网上购买东西,进入百货的人越来越少,我后面持续观察了这个企业一段时间,曾经人满为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天虹常兴店,再也没有出现大面积拥挤抢购的行为,之前买100送100的时候,我印象有的家庭全家出动,有人凑单,有人排队结账,有人选产品,这种好的光景后面再也没看到。
类似的零售行业还有很多,包括现在很多被认为成长很久的,比如爱尔眼科等大牛股,这些的增长都是天虹的逻辑,单店内生增长和不断扩张新店,有网友问我这个企业,我看了一下有800多亿市值,70多倍市盈率,想起来我当年天虹商场的例子,我就不太想继续看了。
巴菲特形容沃尔玛是他错过的绝佳的机会,被认为面对机会,什么都不干的吮吸大拇指的行为。但是零售业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行业,一旦出现危机很难逆转确是我体会到的,这样的企业不参与也罢,因为这样的企业一旦出现业绩下滑,就意味着你所有的逻辑都是无效的,再想恢复一方面很难,另外一方面可能都是随机的。
制造业则不同,尽管有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但是通过新产品发布,老产品努力改善等方面还有很多办法矫正,而巴菲特认为的如果一个滑雪场2年不下雪,投资价值一样不变说的也是类似这样的企业,出现困难不怕,怕的是出现困难一蹶不振无法恢复,很显然制造业中优秀的企业一定都能恢复,但是零售业中出现困难几乎都无法恢复。
有零售业类似的企业类型还有很多,只要是通过开店扩张,单店内生增长的都是这个类型,朋友可以自行脑补,这样的企业没有什么护城河,最关键的一点是无法实现困境反转,会让你的投资很容易陷入到真正的亏损无法自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