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己的本职,当然这不重要,我关注空气质量源于偶然。
当年,柴静的《穹顶之下》反响热烈。对于一个搞新闻的记者,能有这份钻研精神鄙人感到非常钦佩,她也确实提高了全民对雾霾、对空气质量的注意,这一点,柴静功不可没。
但我们的忘性是非常大的。
本人坐标杭州,这几年的冬天蓝天白云很少。
我还在学校的时候,有几次早上起床天空都是雾蒙蒙的,可见度低是一回事,雾霾笼罩危害人体健康事就大了。
我记得“APEC蓝”流行的时候,杭州的天儿还是非常明媚的。
后来,你也知道了,杭州也拥有了自己的“G20蓝”,不过这有什么可骄傲的,摊手。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并做不了什么对全民有利的事情,我能做的是对自己负责。
不过就在前几天,我几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我向往常一样去公司所在园区的餐厅吃饭,突然发现有好几台类似取暖机大小、颜值还不错、外表也崭新的机器摆在餐厅的各个角落,我实在是个好奇心重的人,尤其上面还贴着二维码,我总想扫一扫,可能有什么福利,或者什么新奇好玩儿的事儿,倒不是贪图什么。
后来走近一看,发现竟然是空气净化器。问了一下餐厅的工作人员,据说是为了改善餐厅的空气。餐厅人流密集,空气里饭菜飘香,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也找不到解决办法。我很诧异餐厅领导竟然如此有前瞻性,也欣喜大众对空气问题的关注。
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虽说我只是一个发声者,并不壮烈,也不伟大,但绝对是光明且正确的。
图为我在餐厅见到的空气净化器实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