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管以后发展怎样,我觉得文学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因为文学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东西,人到任何时候感情的东西都变不了,只要人的感情没有消退,文学就不会消退。
——贾平凹
看到大学学长创办学校,看到老学长当编剧,《以家人之名》火的一塌糊涂,看到疫情笼罩下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开始为我的中年之路着急。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出卖自己的时间,不向别人讨生活时候,我能卖什么?总不能卖身吧。
大二时候建了一个公众号,大概一年出一篇的频率,直到我接到被冻结的消息。都说2020年了,公众号不好做。尝试了一阵确实挺难的,阅读量由低到高,由高到低,掉粉严重时候,我决定放弃了。我没想到我居然会留在一开始并不看好的简书。
建了简书账号,我发文被封,账号被锁,我暗自发誓说:我再也不用简书了。可没想到解封之后,我最终坚持的平台却是简书。
可能因为简书的发文不需要垂直,可能简书有简书钻、简书贝,为什么留在这里我其实不大清楚,留到什么时候我也没有具体想法。简书的伙伴都很优秀,大家都有擅长的方向,有的文笔细腻,有的故事动人。但我好像没什么过人之处,论脑洞我不够大,论文笔我也不算佳。征文投稿没有效果,我想算了吧,我不是这块料。
可细细想来,各行各业的金字塔哪个有容易的,而哪个你不做到最高端你会甘心。所以我还是会坚持日更。
说起来,在上大学之前我幻想过,上大学后我可以日日泡在图书馆,和心爱的人在操场背靠背随便看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没想到大学后,奇葩的月考,烦人的大作业会占去我大块的时间,空闲时候宁愿抱着手机水群,也不愿看一本文学名著。
每每和文学素养丰富的同学交谈,我都感觉自己文库的匮乏。所以最近停了下来,我觉得我需要停一停去补补精神灵魂上欠缺的东西。但是成年人做事还是要讲一些目的。我更希望阅读可以让我学会深度思考,写些书评,或者模仿写作去凝练成为自己的价值观。
看完《追风筝的人》,正好那两天也在追《三十而已》,感触还挺深的。我写了书评,投在了读书专题。编辑突然来找我想推荐为月刊,我还很开心。但和那些得奖的征文相比,我就自惭形秽,觉得创作能力还是太低了。
直到最近我发现总有些0字0资产的伙伴关注我,后来我才看到原来我成了读书专题的推荐作者。虽然简书以权重取胜,没有资产的粉丝没啥用,但还是很开心啦,不知道会涨到什么时候,不知道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但仍然希望以后能读更多的书,和简书的小伙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吧,我们且行且珍惜。
很开心认识你,简书;很幸运遇见你们,简书的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