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生于1920年,死于1997年,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京派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成就颇高。他擅长从生活琐事入手,文字平淡质朴,深得自然之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
我读的这本《人间草木》是北京时代华文书屋出版的。总计分为五辑,第一辑是一果一蔬,总计九篇,第二辑是季节的供养,总计七篇,第三辑是四方游记,总计七篇。第四辑是联大师友,共九篇,第五辑是从容而安,共五篇。全书总计收集了三十七篇,除了游记,他大部分的作品,写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蔬菜、水果、植物等。
读来不仅自然亲切,而且增长了许多关于常见的水果、蔬菜方面的知识。
葡萄这种水果,对于我们新疆人来说,太熟悉了。我们不仅人人都喜欢吃,甚至许多人家里都种过葡萄。但是,像他这样能把葡萄观察的这么仔细、准确,把管理葡萄过程写得这么专业是不多见的。他一定是亲自参与了这些劳动,才有了深切的感受,也才能把葡萄写的这么活灵活现。
首篇写的是《关于葡萄》,先讲葡萄的来历,然后详细地谈葡萄管理的整个过程。读着读着,我就想起我家曾经种过葡萄的情景。
西北一月二月土层冻的很硬,葡萄正酣睡在铺着棉被的土里。
三月底,顶着带沙的春风,我们从松软的土中挖出葡萄,小叶子伸展着使劲呼吸,一会儿迎着太阳就变绿了,葡萄上架时,准备许多粗细大小不一样的梨树枝条,再剪一把布条,把主干和侧枝牢牢绑在木头架子上,葡萄藤瘫在架子上,舒服的晒着太阳,吸着水分,不知不觉中,长出更多新的枝条和嫩嫩的小叶子。
清明节以后,天气暖和了,我们就沿着葡萄根部挖一个长条形的坑,给葡萄上羊粪或者牛粪,回土埋好后,大水浇灌,葡萄的根和茎输送水分的能力很强。葡萄喝足了水,开始蓄积能量,准备抽条。
五月暖阳天气,温度、水份适宜,葡萄开始毫无节制地抽条“疯长”,几天的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截枝条。枝条繁盛要修剪,多余的枝条和卷须毫不留情地剪掉,植物都有顶端优势,掐断顶端让营养集中供养到结果子的枝条上。家庭载种的葡萄几乎不用喷农药,只需保证水份充足即可。
六月的西北,白天阳光爆嗮,夜晚温度下降,由于早晚温差较大,所以葡萄就能蓄积大量的有机物。新疆的葡萄为什么甜,就是这个原因。
到了七月,葡萄的颜色煞是好看。一串串晶莹剔透,香甜可口。抬头就可摘一串,吃个够。夏季,凡是到新疆来的人,没有不吃葡萄的。
新疆凡是有小院的人家,几乎都种葡萄。我家就种了两三种不同品种的葡萄。其实,不止是吐鲁番的葡萄甜,凡是新疆的葡萄味道都非常甜美。
汪老不仅写葡萄,还写了梨、石榴、桃、杨梅、木瓜等许多水果,还写了一些常见的蔬菜、豆类等。可见他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人。
一果一蔬,都是爱。希望我也如汪老,爱人间的一切草木。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