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瓜声过竹边村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2-06-17 22:44 被阅读0次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这样恬淡安宁,让人心情轻松愉快的词,在老辛那里不是很多。写这首词时,老辛又被启用,心里又有了实现理想的些许希望,心情也好,在赴任途中,见到农家劳动和安居之景,吟词以记。

老辛赶路,即目所见,即成一幅幅画卷。北边的高地农民不停地踏着水车,一个“频”字,是文人眼中的风景,辛勤的劳动意味着秋日的丰收,儒家士子向来以关怀民生疾苦为己任;同时,也表达出农耕生活的艰辛,收获实属不易。

西边水溪处的村子已经收获的早稻,蒸饭尝新了。农户收获的喜悦,感染了路过的诗人,也从画卷里流淌出来,感染了千年百代的读者。

移步换景,诗人的视线从农田移入农家,一天的劳作结束后,农民犒赏自己,隔着矮墙打了些村酒,家中的锅灶散发阵阵香气,里面正炖煮着从河里、也许溪里、甚至水渠里新捞出的细鳞鱼。有酒有鱼,也是农户人家生活水平的一种证明,生活虽然很辛苦,要全家付出全部的努力,但是总算能够温饱,日子过得有希望。

这一幅画面的意思可以算是对前两幅画的归纳总结。

下片起句先写自己的触觉感受,“忽有微凉”,走得兴兴头头的诗人忽然感觉到了几点凉意。哎呀,下雨了,哪里来得雨呢?先写触觉,再写观察所见,再写思维活动。诗人既然疑惑,说明这点微凉雨来得突然,在自然环境里完全没有征兆。

夏天的雨确实有这样的特点。比如昨晚我们走步,天上白云朵朵,快到家时,忽然豆大的雨点砸落,我们跑回家都来不及,刚好在立交桥旁,赶忙跑去避雨。一分钟不到,地面就完全湿了,夜空还很晴朗,五分钟后,雨就变成毛毛细雨,一会儿,又停了。

诗人遇到的雨比我们的小多了,应该就是点点滴滴,或者地皮都没淋湿就过去了。因为下句诗景是“更无留影霎时云”,诗人感觉到了雨,正疑惑着,抬头看天,不过刹那,天上没有云呢,微雨也转瞬就消失了。山路中的这几丝雨,仿佛一个梦,刚和人打了个招呼,还不等人家回复呢,就跑没影了。天空晴朗,此刻没有云。刚才应该也没有什么云,不然,诗人就不会为微凉雨疑惑了。

雨云都没有了踪迹,诗人收回疑惑。正在这时,诗人的耳边又响起了卖瓜的声音,循声一望,丛丛翠竹依傍的小村,有农家正在卖瓜。这是又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画卷,与上片的三幅正好挽合,前后呼应,词意完整而有余韵。

小词淳朴清新,活泼生动,令人愉悦。

相关文章

  • 卖瓜声过竹边村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

  • 《莫之仙体》之楷书.行书.辛弃疾词(2幅)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北边高地上的...

  • 卖瓜

    暑假里的一天,玉瓜村的王小河跟爹去县里卖瓜。王小河读高中,这是他第一次跟爹去卖瓜,觉得一切都很新鲜。 很...

  • 游竹泉村

    假日和好友一起游览了“中国最美乡村”——竹泉村。 竹泉村,顾名思义,因竹而得名。由于竹泉村内有一旺泉泉边生有许许多...

  • 题寒月雪村图

    高月低村竹,雪松荫茅庐。 风吹柴门声,犬吠疑问宿。

  • 夏事(古诗)

    凉风驱困意,急雨收夏声。 田人卖瓜早,家家捧得归。

  • 五绝.观雨

    题记:台风烟花过齐鲁。 台风经海岳,暮雨落烟花。 庭院千竿竹,胸怀五色瓜。 注:五色瓜:即东陵瓜。

  • 2018-04-09

    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 小笑话:老王卖瓜

    有一个卖瓜的老王,他为了能把瓜卖出去什么话都说。 “卖瓜啦,卖瓜啦,有什么说什么,我的瓜可甜啦“,“大爷,您的瓜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卖瓜声过竹边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ah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