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生病是身体在强迫你休息,我深以为然。这个周末,我就在被强迫休息中度过。
当身体的疼痛一阵一阵的袭来,当药物的作用下让人脑袋昏沉,我顿时感觉到人的无力和无助。
无力在哪怕只是下楼买个菜,感觉都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的力气,更别说洗菜、切菜这种看似特别平常简单的事,此刻干起来更觉得异常吃力。
无助在开口说的每句话,哑着嗓子,似乎都像是小蚊子嗡嗡一般的小,别人听不听得见尚且不好说,自己听着都感觉怪怪的。可即便这样,喉咙的疼痛让我每说一句话,每咳嗽一次,都感觉无比痛苦。
于是两天下来我就只能窝在沙发里,刷手机,翻翻书,看累了就干脆眯着眼睛睡一觉。
浑浑噩噩、昏昏沉沉,无聊,无趣,却无办法。
02
这样的时刻,我总会不自觉的产生联想:万一有一天,我得了重病只能日日如此该怎么办?万一有一天,我老了没有工作可做该怎么办?万一……到时候,该如何打发这漫长的无聊时光?
由此便又想到那个经典的问题:我到底喜欢什么?到底热爱什么?
思来想去,似乎就是写作,打球了。
只是与写作不同的是,打球需要身体体能的支撑,而写作只要脑袋有想法,身体愿意行动就可以了。
相比较而言,或许写作是更适合我老年退休之后干的事。
既如此,那现在是不是就该打点基础?做点铺垫呢?起码要有点成就,否则如何长期坚持呢?
就像曾经在公园遇到的一位吹萨克斯的老爷爷说的那样:我学一两年的水平你觉得好,其实只是表面,那些更厉害的人是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练了。这个东西,练一年和两年的水平肯定是不能比的。
写作也一样,作为一门手艺,必须要每天写,持续写,才能真正成为熟练工种。
03
如此一想,更觉得现在要抓紧时间多干点写作的事情了。
比如,每天的日更,要求自己的1000字,要雷打不动的完成。不管是记录自己生活工作的日常,还是写下自己生命的感悟与体会,只要能写下来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比如,院长的书稿,按照院长的想法,这一次我将独立一个人去整理这本书,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写,好好整理。虽然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但只要有机会就要抓住,凡事事在人为,得加油。
比如,一直在写的点评,要按照每周更新一到两次的频率去更新,先做积累,再发展。说不定会是一个新的平台和机会。
比如,尝试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放弃了的问答,感觉很有必要重新捡起来继续做。这就好像罗振宇的每天六十秒,好像刘润的每天回答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日拱一卒,每天干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却逼着自己去坚持,去进步。
总之,在我看来,任何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事,都要经历一个不起眼的开始以及持续不断的坚持,既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那就要加油,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走得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