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yq放开的第一个暑假,又是孩子初中毕业,早就规划要带孩子外出一次,势在必行。
考虑到天气炎热和其他路程因素,决定去武汉看一看,名校效应,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此,其人文底蕴和科技方面的实力,不至于舟车劳顿,于是乎就达成这一次的出行。
7月13日下午到达武汉,第一站直奔珞珈山,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温度有些燥热,我们父子俩是从珞南三门进入,乍一看,杂乱的单车,老旧的建筑循山而建,眼前时不时有废旧的设施和杂草物品映入,让人无端猜疑,难不成就是如此?直到骑上单车后,沿山而行时,视野逐渐开阔起来,满山的树,道路上上下下,还挺费劲的,无奈我俩骑着一辆单车其马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加上没有看到什么特别之景,似乎有一丝失落感。
一路前行,终于发现了武大的宝藏之地“樱花大道”,只不过已过樱花盛开之时,置身其中仍然能感受到大学特有的魅力所在,转转几圈终于看到“国立武汉大学”正大门牌坊的真面目,此网红打卡地,带孩子在此拍照者络绎不绝,游人如织。
今年恰逢武大建校130周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凝聚着武大人的精神传承,看今日武大“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令人振奋,实地感受名校的文化底蕴 、学术氛围,我想这是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是四处转一转。
7月14日,一早就来到武汉地标性建筑——黄鹤楼,拾阶而上,两旁的树木和过道的门牌让人感受了文化的魅力,令人心往神之,“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又因为崔颢的诗《黄鹤楼》题在上头,千百年来名满天下,连李白都赞叹“眼前有诗道不得”,加之仙鹤的衬托,渲染了黄鹤楼的人文底蕴;其次是mzd当年也前来打过卡,更是早就了此地的特殊的地位。
下午来到了“双一流”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此校号称是中国森林大学,植物覆盖率高达70%以上,父子俩一人一辆单车畅游其中,打开拍照,沉浸式体验感受,好不快哉!
通过两所“双一流”大学的直观感受,发现大学之大,是树多树大,大师之大,校域面积之大,不完全是在于建筑之大,对比参观,很多学科和系的主体都是历经沧桑的老房子,但时至今日,仍然散发学术研究的热烈和特有的高度。
7月15日,这两天一直想着约省博物馆,结果门票早被约满,没法就估摸着早点去,看能不能有一线希望,结果一到,问过好几个工作人员,均以失败,这下就没辙了。来一次鄂不容易,怎么办?思来想去,叫堂弟联系帮忙,十来分钟后,来电到东门找杨主任,身份登记就顺利进园了。
迈入正门,花钱跟一解说导游,上二楼看“越王勾践”宝剑,下看曾乙侯编钟。令人震撼,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鄂地人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先贤在此艰苦创业,成就了一番霸业。
先后有越王勾践奋发图强,知耻后勇的故事;后有曾国之谜和出土的曾乙侯墓葬的更是引起了世界的轰动,特别是编钟的出土,刷新了世界对中国音乐史重新认识。因为有导游的讲解,一上午在此确实带孩子领略了不少的历史知识。
下午逛了下东湖景区,四面环水上千亩,风光秀丽,水波涟漪,波光闪闪,岸边垂柳阴阴,真是一处休闲绝佳之地。
晚上漫步长江大桥,放眼望去,滚滚长江水流泻不止,穿城而过。夜幕之下,两岸城市新地标展现的灯光秀格外醒目,变幻多姿的大红大紫装点了整个城市的夜空,巨大的游轮在长江中鸣笛来往,游轮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彰显出当下人的现代生活,隐现出城市的热闹和繁华气息……
7月16日,一早赶车回来。
所行、所感、所悟,特以志之,且为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