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不是反人性,在我看来,不同个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坚持学习肯定是反人性的。
比如读写。读完一本书或者写完一篇文章不是什么难事,谁都能完成,可要是每个月坚持看5 本书,每天都写1000字呢?一年下来,就是60本书的阅读量和三十多万的文字输出,都够出几本书了。什么概念?全世界阅读量最多的犹太人,人均阅读量是64本,这个民族占世界人口的0.3%,却获得了29%左右的诺奖。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了一个很有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个“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积累和坚持的重要。
那人性的弱点是什么呢?在bp机时代,有人就做过研究表明,人们醒着的时候,把大约1/4的时间都用来抵制欲望了。如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诱惑比过去上千年的还要多,所以现在我们每天用来抵制欲望的时间更长了。而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坚持任何事情都会消耗能量,这会让你感觉很累。所以当你坚持学习的时候,学习可能没怎么累到你,而是“坚持”这件事累着你了,意志力耗费了你大量能量。
学习是反人性的吗
要想让学习“少反点人性”,就不要纯靠意志力来学习。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有理性和感性两个系统,感性和情感有关,是天性和本能,理性跟理智有关,让人深思熟虑。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理性和感性在起作用,这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影响就是情境,比如周围都是胖子,变胖概率会增加,周围人都爱学习,你也会更爱学习,找圈子也是利用情境。
所以理性上需要学习,情感上愿意学习,情境上寻找和制造适合学习的场景。确切的说,就是理性上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感性上要让自己学习过程中有紧迫感、适度的焦虑感和成就感。并且,要让自己处于一个适合学习的情境。
学习是反人性的吗
具体如何操作,有几个重点我们分解下。
首先,目标要足够明确。你下决心说:我要多看书,不要不学无术。然后接下来很可能你会继续抖音和刷剧。但如果你说:每晚睡前看十分钟书。显然,更明确,才更好做到。也就是,比起模糊,有明确的目标,事情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用理性系统设定清晰量化的目标,能大大提升你的执行力。
所以好好思考下,把想安排的学习内容做下可行的目标分解,实践起来会更容易着手。
然后我们再看看如何利用情绪的力量。多数时候,讲大道理说服,没有触动人的情绪来的直接。现如今知识付费很火,很多知识付费课程都在不断煽动焦虑,因为焦虑这种情绪让你有冲动付费。
我看公众号作者分享心得,他们也有很多写文章写不动的时候,谈天分、灵感,还不如一个截稿日的紧迫感来的力量强大,很多“急就章”写得也会很好。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你会发现,天呐,我还这么有才华。
记得大二时候有场宣讲,一个大牛讲自己当年准备托福考试,他说他算了下,如果能考个牛气的牲口分,得的奖学金他换算下,差不多相当于掌握一个单词就是挣50块钱,这样想,边背边口水都要出来了。
再比如,一个基础没有比你有多少优势的人通过学习什么本领,实现了几倍的涨薪,他给了你他的学习计划,你是不是觉得很刺激,对学习特别有信心?写文的时候,被夸有进步,写得真好,读者爱看,自己也觉得不错,或者钻数又多了很多,是不是很有动力?
人都有惰性,动力不足的时候,紧迫感、适度的焦虑感、鼓励、激励,或者有个关键时刻踹你一脚的人,能用感性的力量驱动自己,就不要单凭意志让自己坚持。
再说说情境的作用。人是社会动物,在学习氛围好的社群,大家都好好学习,这就是同伴因素。还有在床上躺着肯定不如在书桌前坐着学习有状态,在家学不如在自习室,不安装游戏就不会想着打开玩,想少剁手少刷淘宝,就把淘宝卸了。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学习从根本上说是个体改善和升华方法、技能的过程,是从无知到知的迭代,是不满足当前状态,是走出舒适、从无到有,不下功夫是不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