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第一要务!我认为解读文本,发现挖掘文本的一切价值,并加以利用,是每一位教师第一基本功!
肤浅之师,一定会停止于文本表面的文字符号,语音,语意,或试题本身。资深的师者,一定会透过文本表现的文字,语音,语调,数字符号,发现其中流淌的思想源泉,学科之美,以动态变化之势,举一反三。
学习《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时,我对文本进行了价值分析:1.通过两篇文章体裁“歌行体”“新乐府”特点的体会,感受诗歌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形态,“新乐府”虽是古体诗,但已句式整齐,“歌行体”在“新乐府” 基础上发展,虽没有近体诗平仄押韵的严格,已有七言九言,句式整齐讲究押韵,中间还有换韵现象。2.学习文中大量的生动的描写成分,体会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矛盾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蕴含的情感。3.感受两位作者心系天下苍生,对百姓、寒士的悲悯、关爱、博大的情怀。4.注意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卖炭翁》大量的是记叙、描写,情郁于中。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抒胸臆,华丽转身,推己及人,升华主旨,彰显文章价值!《卖炭翁》通过反衬对比,让语言文字承载了一切情感!
不仅是两首诗歌学习,在期末作文复习课上,我反复以这两首诗歌为例,告诫同学们,杜甫白居易两首古体诗给我们今天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卖炭翁》全文无一“悲”和“苦”,又无一“同情”,却透过生动描写,反衬,对比融入语言文字以情感,让每一个语言文字都担负承载情感的重任,使每字每句都饱蘸情感,真正体现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却在大量记叙描写之后,单独成段,抒情升华,使文章主旨有了华丽的转身,从茅屋被破的家庭悲事,上升到对所有天下和杜甫一样的寒士的关心呐喊!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心怀家国天下的,有博大情怀的忧国忧民的杜甫跃然纸上。如果没有了结尾段的抒情升华,全文也只会沦为发牢骚的琐碎家事的平庸之作!
作文中,如果你擅长寓情于事,根据写作需要,通过生动描写便可抒发情感,你完全可以学白居易字字含泪,言尽而意无穷!如果你的素材是平常之物,而你却能挖掘深意,有自己的哲思,能让读者跟你一起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那你完全可以学杜甫,让文章来个华丽转身,升华下主题!大自然极具智慧,带给人类的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相信一切事物总能给智者启发思考!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用教材教?只要我们愿意发现,积极思考,每个文本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智慧的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一切价值,整合文本本身的资源,创造性的运用这些资源,我们才算没有辜负编者的意图,没有辜负这些文本的存在!对文本的智慧解读,发现文本存在的必然性,我们还需修炼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