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约

作者: 人在旅途_Amber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4:30 被阅读46次

        在《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得绝症的老师莫里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每个星期二,作者去看望老师,并和他探讨人生的一些终极问题,如生命的意义、爱情、金钱、、孤独、家庭,以及死亡。

        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看问题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关于死亡的探讨,贯穿整本书。

1. 怎样看待死亡

        "死是很自然的,"莫里说。"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人高于自然,"他笑笑。 "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

        莫里说的这句话是常识,只是未必每个人都愿意承认和接受,总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不同的。在我国的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儒家或佛家,但它们有个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儒家,不思考终极问题,如生死问题,忌讳谈论死亡。季路问过孔子关于死亡,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焉知死?”,避而不谈。 

        这和我们民族的实用品格有关,也和教育有关。从传统来说,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过于关注国家、社会、家族的层面,很少关注精神层面。它主张的道德,是为社会的稳定服务的,不太关心个人精神上的提升。 

        佛法以缘起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现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会形成业力,这是推动生命流转的力量,也是决定未来去向的力量。这种力量会随着行为、语言和心念不断发生改变。在佛教的观念中,没有死亡,只有轮回。

        西方对于死亡没有看得那么神秘,对该问题的探讨相对较多。西方哲学大多涉及到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讨论,包括死亡。《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总结了历史上包括笛卡尔、柏拉图等关于死亡方面的各种理论,进一步阐述了死亡的本质和特征、生命的价值、自杀、永生等,不失为系统认识死亡的入门教材。

         对生死的恐惧,很大程度上的确来自对明天的未知,不知道归宿在哪里。如果对自己的每个行为都有把握,认识到生命内在的觉性,对生死不再有疑惑和恐惧,则来去自如,生死自在。

        只是真正能做得的人很少。再洒脱的人,在面对死亡的最后关头,只怕也还是有留恋的吧。

2. 如何迎接和面对死亡

        人终有一死。古今中外,登上权力的巅峰之后的大人物们,对于永生的追求不曾停止过。寻找仙药也好,探索炼丹术、炼金术也好,唯一的目标就是避免死亡。只是即使强悍如秦始皇,也不能脱离自然规律。这世上的不平等很多,死亡或许是唯一真正的平等,无论是平民走卒,还是帝王将相,终究免不了一死。

        因为工作关系,和医院打交道很多,这里可以看到面对死亡的人间百态。眷恋红尘、不愿离去的是绝大多数,真正能笑谈生死、洒脱面对的,少之又少。本书中,莫里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有害怕,也有遗憾,或许还有不甘,但他从容面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何面对死亡?莫里有以下的建议。

1)和解

        “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他说道,"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是没有益处的。记恨和固执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他叹了口气,”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跟这个世界和解,这是坦然面对死亡的第一步。

2)活在当下

        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 "我喜欢全身心地投入,"莫里说,"就是说你应该真正地和他在一起。当我现在同你交谈时,我就尽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谈话上。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当下时刻是我们能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一刻我们的生命是不在当下的。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它是唯一真正存在的东西,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中展开的。生命就是当下。

        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细细体验生命的滋味,才不至于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惊慌失措、后悔不已。

3)生命的意义

        “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莫里说。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些问题从古到今的探讨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对快乐的追求,到精神境界的提升、自我完善,到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到对来生的期待……包罗万象。事实上,看过这许多前人的总结,我赞同的是其中一种观点,那就是生命的本身没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里连颗水滴都算不上;放眼宇宙,我们的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不会高于一颗尘埃;而全人类积累了5000年的文明,毁灭也不过是刹那间的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要一个人能够真正致力于“生活毫无意义”这一命题,把人们通常赋予生活的有时是自以为是的错误而有害的意义清除掉,那么虚无主义 - 即认为生活毫无意义 - 同样可以赋予生活一种意义。

        有一句被引用泛滥的名言,这里不得不再次引用 -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3. 死亡意味着什么

        如果认同生命毫无意义,那么死亡才是永恒的归宿。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主动选择死亡。如果把生命看做一个整体,死亡不过是生命形式转变的开始。哪怕身处人生低谷,也不用说自己的存在对地球是种多余,因为每个人都是整体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是人类最好的礼物。因为只有当生命有了限度,每个人的价值才会真正浮现。

        当我们在自己短暂生命的历程中尽可能的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死亡只是成熟和衰老的必然结果。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喜欢《三体》中的一句话:“一切终将逝去,唯死神永生。”

相关文章

  • 死亡之约

    1)早春二月的小城扑面而来的还是几分料峭,街路两旁灰暗的雪覆盖着再也回不来的冬天。一只麻雀在地上雀跃地啄着一片叶子...

  • 死亡之约

    心里一阵抽搐似的难过,忽然觉得世界都不好了。现在已经快午夜11点了,我取了自己大黑框,戴着,就好像放大的两个...

  • 死亡之约

    在《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得绝症的老师莫里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每个星期二,作者去看望老师,并...

  • 死亡之约

    去年冬天,秦老汉盖了五间大瓦房。今秋八月十八就是儿子的婚期了,秦老汉特意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求了平安符,忙里忙外不...

  • 死亡之约

    绯灯是否从我出生时便佩戴了呢 房间中的灯是否是意义上的生活 在一颗事迹和奇观并存的时代 我不愿和别人一样写作 我想...

  • 死亡之约

    一切,一切都在下沉 风搅动尘埃野马 女巫在山巅披星戴月地唱 野火热吻过这片土地后 赤足行走 把所有行囊都抛弃 我偏...

  • 赴一场死亡之约

    赴一场死亡之约 没有退路 亦无返程 不顾一切地爱一场 哪怕粉身碎骨 哪怕困难重重 爱到极致是为了你可以拼命 为了你...

  • 西藏——死亡与梦幻之约(一)

    这次的拉萨之旅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我想通过这次的拉萨之行来寻找我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旅途。 开始本打算骑行川藏线,...

  • 王操牧师对约与国度神学的分享

    宗主条约 亚伯拉罕 国度之约(无条件) 摩西西乃之约(有条件,附属) 大卫 君王之约(无条件) 所罗门之约...

  • 行走在生与死之间

    去岁,应好友润丰之约,作一谈论“死亡”之长文。 因诸多事情缠身,不得空闲,未能及时著出,甚感惭愧。 今得一便利,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之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nf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