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都是别人带来的——读《品牌洗脑》(5)
为什么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大家一窝蜂的炒股票、买房子,究竟是谁造成的?高焦虑人群又乐此不疲地学习写作、报名课程,试图用趋之若鹜的手段来缓解内心的一点点压力。这都是什么原因?
一、人们的具体表现?
01
无沟通的合作
人们在非沟通的前提之下,竟然可以做出一模一样的举动,其实正是说明人类是一个容易被群体所引导的生物群,同时自己的行为也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周围的每个人。
古斯塔夫在《乌合之众》中就曾经提出,人类是最容易接受传染,每种感情或者行动都具备传染性;同时个体一旦加入群体,自己的理性就很容易被群体的所削弱,同时理性能力迅速下滑。
02
判断他人、修正自我
作者强调:人类也是被连接到一种集体意识中,通过判断他人的做法,从而相应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放到现实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人跟风,看到大众价值观下的行为就争相效仿,结婚、生子、生二胎都是在效仿他人,或许自己还没有到想结婚的状态,然而年龄到了也会随波逐流;或许自身条件与环境并非可以生宝宝,却拼命效仿别人去生2胎。
总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来修正自己,以此彰显自己并非与大众那么的格格不入,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状态。
二、为什么压力会有作用?
01
虚荣、爱比较
这里值得剖析的是人性最本真的一面:我们都是一个虚荣的物种,同时喜欢分析自己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
不论是朋友圈中晒出的网红美食、文艺青年晒出的读书笔记、抖音达人们晒出的旅行视频,无一不是在炫耀自己的优越感,人们企图通过优越感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进而得到虚荣心上的满足,强调自己比别人过得更好。
02
拥有别人有的东西
面对别人拥有的口红、香水、包包,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念头:不论是什么,他有我也要有!正是这种理念,让很多人未富先奢,拥有着庞大的物欲。
人类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物种,想要其他人想要的,同时别人表现出来的需求越明显,人们就越想拥有。
同时,觊觎他人都有的东西,其实也是每一个人的欲望本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前几年大家一窝蜂地去抢购苹果手机,而随着近几年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强势崛起,人们对手机品牌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道理是一样的。
三、商家的做法?
01
饥饿营销
所谓饥饿营销,是商家在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之后的一种择优选择,然而在市场竞争强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家已经把它当作一种营销手段,欲擒故纵。即便个人品牌没有建立起来,也还是会用这样的营销手段来彰显稀缺性,让慕名而来的消费用户们可以以最大的热情来抢购。
人们之所以哄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害怕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先抢走了。这是一种内心极度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感,让商家抓住了用户心理,同时通过减少商品的产量来引导用户的定位,精准实现营销策略。
02
排行榜
排行榜可以说是一个标签或者说是一枚"认可章"。不论是畅销书排行榜还是流行音乐排行榜,似乎只要是上榜的,大家都会趋之若鹜地去争抢。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当下的确是一个标签化的时代,只要在排行榜中挂了号,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追捧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排行榜是可以让你看见别人喜欢的东西,这里就包含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越是别人喜欢的东西,我们越是要拥有,因此,商家罗列出排行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营造哄抢之势,给没有拥有商品的用户造成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