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应该折腾,不要太轻易放过自己。我不想几年以后自己成为一个只会对着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乱了我的分寸;对着没有多少存款,做任何需要资本的事都纠结良久;对着养生享受,生老病死无能为力的人。

1.读书读人生
《小狗钱钱》是我读的第一本理财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震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完全转变我对金钱的概念。这本书主要讲一只小狗(后名为钱钱)和主人公小姑娘对话,教她如何与金钱打交道,而后她通过实践逐渐了解了富裕的规律的故事。
它虽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读下去,并不感觉只是在读故事,主人公小女孩吉娅的每一次经历都在给我们一个启示,引发对金钱的思考。小狗钱钱就是吉娅的一任老师,像灯塔发出光亮指引她前进。
我之前读书是问父母拿钱,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但是,活到20几岁,不可能再向他们拿钱了,生活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并且你赚钱不再是为自己,就算父母也没希望你多么辛苦的赚钱去养活他们,但是责任从始至终都是背在肩上的,我要我养他们。
同时,为自己的梦想也是一样,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以年龄为界定,固化我们“没赚钱就该问父母拿钱”的迂腐思想。年龄小根本不是问题,主人公吉娅不也是那么小,只是幸运地被指点开窍,懂得自己赚钱去养活自己的梦想,还帮助父母解决困难,而不是只知道问父母拿钱。
读进吉娅的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父母皆是农民,没有太多的文化,一生也就是平平淡淡的过,我爸妈也说过没想过要赚什么大钱,靠着勤劳的起早贪黑,默默耕耘,能保这一生安稳,足矣。也就不谈什么理财之说了。
于以前,大学毕业之前,我从没有质疑过这种生活方式,爸妈的辛苦我也觉得是他们一辈子靠土地生活的职业性。我也认为我毕业之后当一名人民教师,平凡安稳,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死工资挺不错的了,我也不是什么女强人,对自己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但是,但是,但是,走上社会,工作的时间也就是这半年,我深刻的感受到,我没办法再遵循以前的想法,放过自己,过的太轻松。我现在才24岁,人生才刚开始,我一直觉得不一定人人的目标都是要去北上广,在哪都是生活,关键是对的起自己才是王道。人生就是要突破逐渐摆在自己眼前的一道道坎儿。
2.生而平凡却不平凡
长大之后,要面对的,逃避不了的问题,就是金钱问题。像我这样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人满怀一腔热情走上社会的战场,必定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打击的片甲不留。能力是在慢慢积累没错,但是每个人如果想以后的人生单单靠拿工资过活的话,我觉得是不够的,职业是职业,你必须保留,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职业之外的“第二春”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光芒四射。
我不能满足平凡的生活,不能再像我父母那样对金钱没有规划。正如书中所说,“金钱”,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要看你挣它和花它的方式。金钱的多与少,到底决定的还是你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态度。爱钱并不代表你浑身铜臭味,实际上,只有那些没有本事使自己赚到更多钱,满足自己的各项生活要求的人才会用贬低的眼光去看别人,那么说明一个问题,赚到钱的也只会是那些“少数人”。
以前,无知的认为股票基金都是那些胆子大,身家富有,前能进,后能退的有钱人玩玩的,所以才会有“有钱人会越有钱,没钱人会越没钱”的想法。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和吉娅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乎同一思想,“落后”。所以才会对生活充满抱怨吧!为什么我工资这么低?为什么这个月钱又不够花?为什么我不能说走就走去旅行?为什么我不能随心所欲想买就买?为什么我不能只手一挥,想给父母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为自己,也为家人;想为父母减轻负债压力,;想父母早点安享晚年,不再那么辛苦;想改正自己月光的坏习惯;想时时买买买,想月月玩玩玩。这些都是需要资本的,我不想我这一生为钱而活,更不想为钱而祸。靠着工资省省省,只知道存银行或者余额宝,永远做不到钱生钱。
3.我不能放过我自己
现在花点时间与精力学习一项技能,受益的不是几天,而是一生,很有必要。
“72小时法则”不仅是针对赚钱而言的,生活态度也同样重要。你在72小时内不会动手去做的事,拖过72小时之后,你便再也不会去做了,真理。
我承认,我是个俗人,我做不到视金钱如粪土。因为,我想我是个有梦想的人,我有给家人更好生活的责任,我不想事到临头而无能为力,我必须未雨绸缪。
钱钱语录告诉我,“尝试纯粹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个选择――做或者不做。
我也要和金钱打交道,不只是试试,做,就往好了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