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老师21天家长培训课堂第一课——
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态度语言行为。要达到自我管理,就必须关注孩子对于要做的事情的感受,有没安全感和他们是否真正重视。
第一层次,比如让孩子想到写作业,要让她有安全感发自内心认同,认识到写作业对她的意义。家长要注重情绪管理,影响情绪的是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语音语调触就能发孩子情绪不稳定。用战略眼光来看带孩子做作业,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的养成会影响她对工作的态度,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的互动、引导、耐心、陪伴都可以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听课或者做作业开始时的进入状态和过程中的互动都能反映出来孩子做这件事时候的心态。孩子作业做错时,家长的态度行为会让孩子形成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反应结论,这个结论会进化成未来对于作业这件事的反馈。家长要积极反馈,主动写作业可以让爸爸妈妈和我都开心,我是值得被爱的孩子,我能动手去做这件事情。我通过自己查阅思考探索我做对了,只要我努力有所行动就会有所收获。通过又快又好做作业这个点,一次次体验得到正向积极良好的自我反馈,不用别人催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越来越相信形成的信念系统和价值体系,年龄越小激励作用越大。孩子慢悠悠找书本,被家长批评,这时候首先会带给孩子不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孩子和我们情绪都会不好。家长的情绪会通过孩子的观察反馈给孩子,态度语气会在孩子的本能脑中留下印象,不安全感由此产生,并形成紧张压抑的体验,把做作业和不舒服被否定的负向结论联系起来。这时候,信念系统和价值体系的正向感受建立这个关键的第一步就完成不了了。当然态度坚定是必要的,但坚定不是伤害家长需要学会拿捏,家长的坚定会给与孩子一个力量进入正常的行动轨道。
第二层次是在行为积累中收获越来越多,强化接受信念,形成稳定全盘接受的价值体系。例如写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或者做某件事是工作的一部分,自己的成就感价值感会透过学习这件事让他们感到付出就有收获。特别是初中高中阶段,有些家长用孩子的短期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努力,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馈,孩子很容易对努力就有收获这个信念产生质疑。和孩子沟通时,与其讲道理不如多提问题。例如:通过付出和努力,收获一个好习惯养成一个好行为,是不是自己的收获?虽然暂时成绩没提高,如果原来只是漏洞有一百个,现在是否减少了,漏洞少了是不是掌握的知识点更多了?知识点越来越多,漏洞越来越少,是不是为未来打好了基础做好了保障。那么最近的付出努力是不是有收获?另外一个角度,如果最近只是漏洞没有弥补,或者用功方向不对(自己函数是强项几何是弱项,没有加强练习几何只在自己的强项函数下了功夫),可能也会出现看不到成果的情况。原有知识点是否越来越熟练,考试时发挥更好了是不是也是一种收获?从具体的事件中形成价值体系,经过孩子印证和思考,她的认可度会更高。
第三层次,巩固信念和价值体系的牢固,从意识层面接受认可形成自我喜好并激励自己,越来越信奉这种信仰形成影响别人的领袖型行为。自己做好的同时,会去带领和影响小组同学或者同事,有了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带动别人的能力,这样她的价值感会更高,更为别人尊重。再升级一步,就可能会把内在的不同的价值体系版块进行一个相互融合有序的发展,更高维度的整合自己的计划。例如能认识到:只有我自己身体健康,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幸福;学习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及时发现、及时认可、及时鼓励、及时正向引导是培养孩子内驱力必不可少的,是家长必须要用心的部分。不同时期,表扬肯定孩子要用不同的手段:小学用彩虹屁,初中可以表达对孩子的敬佩,让孩子感受到真诚的认可。虽然孩子有时会顶嘴,但是在成长过程早期,孩子在内心深处对老师和家长这两个角色还是认可和依赖的。家长要有意识去了解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年龄无关,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控力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强化和反复巩固直至内化,而且要从具体的行为习惯来入手,帮孩子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自我管理体系和习惯。六七岁以前,模仿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否则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