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天
今年元旦起,我开始读由肯恩博士(肯尼斯·霍布尼克Kenneth Wapnick, Ph.D.)写的几本关于《奇迹课程》的辅导书“肯恩实修系列”。
《终结对爱的抗拒》
《逃避真爱》
《奇迹原则50》
《亲子关系》
《性·金钱·暴食症》
《仁慈——疗愈的力量》
《时间大幻剧》
肯恩博士为最初与《奇迹课程》的笔录者海伦共同编辑之人。他是临床心理学博士,却不以心理知识为足,始终在探求更深的灵性境界,他深晓传统心理治疗的瓶颈,直到邂逅了《奇迹课程》,决定终此一生为它服务,创立了“奇迹课程基金会”,成为奇迹课程的指定教学机构,开始了他讲授奇迹课程的生涯。
《奇迹课程》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圣经。肯恩教学特色就是始终用《奇迹课程》的话来诠释《奇迹课程》。将形上理念与现实生活融于一炉。他最多只会用自己喜爱的弗洛伊德、尼采、贝多芬作为开讲的引子,一进入理念的层次,就全部引用原书作为实证。40年如一日,反复阐述如下一套理念:
——你不在外面,金钱不是问题,你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也不是问题,因为你眼中的世界根本就不是真的,只是你编织的梦境而已。
——过去的创伤不是问题,未来的忧惧也不是问题,因为时间根本就不存在,那是小我向你心灵撒下的瞒天过海的大网。
——你若一味向外寻求答案,或把问题推到过去未来,你便彻底错失了此生的目的。但请记住,这不是罪,你只是“懂错了”,你最多只会为它多受一些无谓之苦而已。
——只要我们不再害怕面对自己内在的凶手(小我),以耶稣的慈爱眼光谅解小我“不得已”的苦衷,便不难看见它的防卫措施下面所隐藏的真相。于是,作茧自缚、自虐之苦的倾向自然松解,我们便有了重新选择的余地。
——然而,很少有人真有勇气面对自己隐藏在无辜面容背后的“凶手”,这是人们最难以跨越的心障。
肯恩的解决之道就是借由不同事例而重申《奇迹课程》:“观看、等待、不判断”的原则。肯恩花了整整40年的光阴,就是教我们如何去“看”而已。
读书笔记
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何必上学呢?同理,如果你觉得耶稣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又何必拜他为师?他必须透过你的特殊关系来教你,因为“你的特殊关系”就是“你的学习教材”。
他决不会教你伤害或是操控别人,也不教你如何改善世界;他只教你如何看待自己。这就是你向耶稣求教的唯一目的。
我们把并不存在的罪当真了,被自我憎恨和罪恶感压得喘不过气。痛苦让我们忍无可忍,却又找不到出口,只好用否定和逃避来解轻痛苦,于是我们投射出一个世界来埋藏这个罪疚感,还打造了一具身体来包覆心理灵。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你完全不需要跟上主打交道,只需要处理你与“上主的代表”的关系——也就是你特殊的爱或恨的对象,不管他们究竟是来自过去、现在或未来。这个对象代表了你的天父。在正念中,祂是你的生命的终极源头;在妄念中,祂是个讨债鬼、索命者。
因为我与弟兄的关系和我与上帝的关系,其实是同一回事。“宽恕你”其实就是我学着宽恕上主、学着爱祂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我们的感官无法看到心里的东西,只能着眼于自己和其他人的形体?只因我们最怕看到的,其实就是自己心内的种种。
课程只教你一件事,在没有恐惧和罪咎之下正视小我。修习课程最难的是,学习和你的小我同在。
克里希那穆提也谈过“与痛苦同在”这个观念,意思当然不是自虐。他说痛苦是为了隐藏恐惧,一旦越过了恐惧,便会看见爱就在那里。
——以上摘自《终结对爱的抗拒》第三章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