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饭店吃饭,听到几个年轻小伙在一旁议论自己的老板。
其中有个小伙一口干掉杯里的啤酒后说,“我TM最烦那傻缺给我讲大道理,老子是来赚工资的,又不是来听你上课的!”
另外几个人纷纷点头称是,可见平常的怨念有多深。
曾经,我也听过大道理,我也做过给别人讲大道理的傻缺,所以最能体会这些年轻人的心情。
既烦得不得了,又不得不装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去配合老板的好为人师。
孟轲在《孟子·离娄上》里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无论在工作当中,还是在生活当中,我们都会经常碰到这种家伙。
信息社会,人人都可以发声,朋友圈就是一个大广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喋喋不休的“老师”在不厌其烦的讲大道理。
不管是国际争端、世界风云,还是经济大势、企业转型,他们都可以指点江山,发表出一番“高见”,似乎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不世之材。
可真要是和他见面交流一番,你就知道什么是纸上谈兵,他们只是个话篓子而已,对好多问题,他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之所以好为人师,只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和获取口舌之利的快感、成就感。
好为人师的人一般都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真正的高人对此等人是明察秋毫: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作为老板,想要员工心悦诚服,实际上非常容易。
你只要用事实和结果证明你的正确性就够了。
在这之前的讲大道理不过是忽悠、洗脑和扯淡而已,你在倚老卖老,员工心里在不屑,何必呢。
曹德旺说,要想让下属服你,最关键的是你的决策要做对,不然别人怎么会服你。
其次你要关心下属的利益和前途,你的决策做对了,他们自然就会受益,他们就会觉得你高明,就会服你。
就像是古代战场上,让士兵最心悦诚服的将军就是能够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将军。
做企业也是如此,除了赢就是输,没有别的选择。
有的老板说,在企业起步时候需要给员工画大饼,你看人家马云老师不就是这么做过吗?
那你知道马云当年是怎么做的?
马老师创业时候缺钱缺资源,带着13个人去北京创业,忙乎几年不理想,所以他要回杭州重新开始,他问部下是留在高待遇的北京,还是跟他回月工资500的杭州,所有人众口一词,我们一起来的,一起走。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员工对马云是真的信服,也许他们也不理解、不赞同马云的有些做法,但他们相信马云是真心的为他们好,马云所讲的都是他自己相信的,马云是在唤醒他们的共鸣。
“忽悠不忽悠的区别是什么,自己不相信让人家相信。我自己相信我觉得你们将来会相信的,这是区别。我从来没有想过假大空,我的员工不是最出色的精英,但他们绝不傻。三个月就觉得不靠谱,跑的比你还快。”
忽悠不要紧,重点是要落地。不是说画大饼就是假大空,问题在于让大饼变成现实,是以“因为相信而看见”。
“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讲道理。”
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里说: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
人们从不关心道理,人们只相信情绪、态度和结果。
讲道理有什么用呢,就算你说对了,也只是乌鸦嘴徒惹人讨厌罢了,你觉得你高明,人家只看你没有事实和结果。
“中关村才女”梁宁说,“反思我当年创业的时候,管人的能力很差,因为我只会一招——讲道理。这就是情商低啊情商低。”
讲道理、摆资格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我们从小到大听过了太多的大道理,我们现在最烦听道理,所以你看做知识商人的那几位,都是在强调情绪、贩卖焦虑,道理只是其中的调剂品。
其实,好讲道理,也是一个大毛病!
下次在你准备对年轻人讲道理的时候,先问问自己相不相信,再想一想年轻人相不相信。
这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口舌和尴尬。
努力也要努力到正地方去才行,所谓知行合一,做到永远比说到要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