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塔还是迴澜塔?

作者: 鼎尚CULTURE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10:19 被阅读0次

      邛崃城东南河江畔矗立着一座直耸云霄的古塔——回澜塔。塔高75.48米,是全国第三高砖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塔为十三级六边形楼阁式建筑,每层均有名,九层以上逐级叠迭内敛,空心“五常楼”形制。塔内可沿梯道盘旋而上,四周有圆顶方形小窗。登临塔顶,凭窗逃眺,平畴沃野、江山萦曲之间,云居塔、文笔塔、西塔遥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直隶邛州志·古迹》(嘉庆)有“镇江塔州南七里”记载;《邛崃县志·山水志》(民国)记载:“塔子坝有庙曰大悲庵,在城东南七里,肇始明朝洪武,至万历四十四年,州牧袁昭文始建镇江佛塔,郡进士杨伸撰碑记。崇祯末年毁于流贼,其状未闻。清朝乾隆时,州牧徐时敏建而未成,仅遗塔基。同治年间,州牧胡兴倬依据塔基重新建造,半途被议,工又旋辍。光绪年间,州牧李玉宣成之,而易其名曰回澜文风塔。”

      回澜塔的重建并由佛塔改为风水塔及得名应该与重振邛州之文风有关。建造于清道光年间的兴贤塔记有铭文:“邛州夙称文籔,代有贤才,原川省名区也。逮本朝而人文不及从前,或因镇江塔拆毁,风水败坏,故如是乎?今予等文、武宫弟子,谋作中流砥柱,以迴既倒狂澜。承众力赞勷,于此山水相交,龙脉归注之地,建修字库,名曰兴贤塔,以继镇江之芳踪,而培阖郡之风水。”这里的“迴澜”之意最早出自唐代韩瑜《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其义为指导异端邪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河川,引导它们东入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崩塌的宏大波澜。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回”或“迴”字应该是“挽回”(改善、补救或扭转已形成的不利状况)、“掉转”(掉头回转、改变成相反的方向)和“挽转”之类的意思。其字义与文意是相为一致的。不过,最近有“专家”提出,回澜塔的“回”应该是“迴”,不能写作“回”,理由大略是:“回澜塔”之意取自韩愈“回狂澜于既倒”,过去的古籍图书大多作“迴”;现在回澜塔围墙上的门额也为“迴澜塔”,其省级文物保护标识碑名作“廻澜塔”。有关部门也正在将“回澜塔”“纠正”为“迴澜塔”。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和商榷。

      现在回澜塔的围墙与文物保护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其门额是由邛崃书法家张开阳先生所题,碑名也为邛崃书家所写。从书法的角度来讲,其字古朴浑厚,无可非议,但也不能作为名称历史的出处或字源发端来论。至于现在的书籍用字方面,我只看到《邛崃县志》(1993年)用“迴”作“迴澜塔”用字。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中《进学解》一文的“回狂澜于既倒”所使用的都是“回”而非“迴”。单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迴”应该只能算作“回”的繁体字或异体字而已。那么,“回”或“迴”的字“发”源或“演进”是怎么回事呢?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在“囗(wei)部”词条有:“‘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而没有“迴”字。其“辵”部和“廴”部都没有收录有“迴”字或“廻”字。那说明在《说文解字》成书之时,还没有“迴”字出现。

      《康熙字典》(1998年)收录有“迴”字,一种解释是:“huí《正韻》胡瑰切。音回。与‘回同”。另一种解释为:“huì《廣韻》、《集韻》並胡對切。音潰。《廣韻▪隊韻》:‘曲’也。《正字通▪辵部》:‘古无回字’。蓋回即雷字。水囘为囘,後人欲别之加辶。當作迴。”

      《辞源》(2015年)一书收录有“迴”字,作“返回”(同回)、“运转”、“迂回难行”解释;1986年版《辞源》只是多了一个解释:“逃避”。同时,该辞书也收录有“回”字,作“环绕,旋转”、“掉转”、“返回”、“违背”、“邪僻”等解释。

      《辞海》(2002年)没有专字收录“迴”,只有“回[迴、廻、逥]”和“回”词条,其义为“旋转”、“运转”、“曲折、迂回”、“返,归”、“答覆”、“掉转”、“违背”、“邪僻”等。

      《现代汉语词典》(2000年)有“回[囘、囬、迴、廻]”词条,解释为“曲折环绕”、“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掉转”、“答覆,回报”、“谢绝”等意思。

      百度百科只收录“回”词条,分别就“回”作为动词、形容词、量词、名词时的词义作了解释。其在“回”作为动词时的解释为:“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环绕,包围”、“掉转”、“返回”、“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等字义。而百度汉语收录有“迴”,其解释为:同“回”。

       从上面的字书、辞书所收录有关“回”字的词条字义来看,除《辞源》单独收录有“迴”字且只有“返回、运转、迂回难行”及“逃避”三种字(词)义解释,而且也与“回狂澜与既倒”或“以回既倒狂澜”中“回”的字(词)义不同。而其余的字(辞)书都没有单独收录“迴”字及解释,只将其作为“回”的异体(或繁体)字而已。

      我们再从字形和书写的演进变化上来对“回”与“迴”的关系作一分析。甲骨文中的“回”其实就是水的漩涡的象形,即:

金文与篆书作:

等,比如封禅国山碑、赵古泥书法。晋唐之后,随着书写的发展及对形式美的追求,“回”字草书化的字形与“迴”相近似,如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宋代米芾、明代张瑞图等的书法。所以,个人认为,“迴”以及“廻”的出现是由于草书“回”字的楷化,以追求一种古雅与“形成”之美。从根本上来说,它们应该算作同一个字,也可以这样说,用“回”或“迴”都应该说得过去,但作“回”应更为贴切。

       但是,有一些所谓的文化人或专家总喜欢标新立异地表达甚至出现错讹,诸如把十方堂(邛窑)弄成“什邡堂”,将“凤凰大道”改为“司马大道”,把“平乐”、“平落”改来改去——“平乐”之名其实在历史上也有使用,查查过去的县志即可明白,但总有人爱在那里搞“有无文化”的争论。不久之前,还有“文人”在麻辣论坛上针对兴福寺镌刻在石柱上的:“问菩萨为何倒坐,因是人不肯回头”一联指责“穷酸文人”把“世人”写成了“是人”!这些自诩为有文化的批评者,其经济可能不穷,但文化上还真是有点穷,不然,说不定哪天又该去批评“国是”,让人在酸臭气中笑掉大牙了。

      乌乎!“回(迴)”本无错,好事其错。但不管是半壶水还是满壶水,只要不指鹿为马、沽名钓誉或者偏听偏信、使人同己,无论是塔或别的什么都总是会讨论或考证清楚的。

相关文章

  • 回澜塔还是迴澜塔?

    邛崃城东南河江畔矗立着一座直耸云霄的古塔——回澜塔。塔高75.48米,是全国第三高砖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

  • 2017’龙门传骑之蒲江篇

    11月25日早上,我们从邛崃市出发骑游去蒲江县盖章。 第一站是回澜塔。 回澜塔,位于邛崃市南郊1.5公里,建于清代...

  • 七律·登塔

    文/终日乾乾 图/网络图片 七律 登塔·嵌句“日出江花红胜火” 城南临水回澜塔,破晓闲登景尽收。 日出江花红胜火,...

  • 《九仪剑歌》第二章 心证通天(1)

    出了东都往西南不过二百里就已经到了澜关,东方明一路快马加鞭不过一日的时间便已经赶到了澜关。 只要过了澜关,再翻过塔...

  • 七绝‖题文澜塔

    七绝 ‖ 题文澜塔 文/唐风 傲立江边阅古风, 文澜宝塔震三公。 印心石屋宏志远 , 总督清政历代红。 注:...

  • 罗星塔的传说

    罗星塔位于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罗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澜砥柱,水势旋涡,若磨心...

  • 七绝:题文澜塔

    屹立江边承玉宇,朝云陌上聚精华。 文人墨客铭空镜,浩气兰亭赋晚霞。

  • 澜澜12.28

    1感恩今天的自己心情依然是美美哒✌ 2感恩老妈子做的早餐,您辛苦了,爱你❤ 3感恩摩拜单车让我安全快速的到达公司 ...

  • 澜澜12.29

    今天开心的发现,心态改变了,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你微笑了,别人同样也给于你微笑,你调皮了,别人一样用调皮的方式...

  • 教师必读——怎样做才能快速得到家长的信任

    2017-11-15塔澜教育 1、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教师要作好家长工作,有效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注重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澜塔还是迴澜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jb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