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登志愿者账号了,今天随手一点数据,居然已经有服务380小时了。
这个数字跳出来的时候还愣了下,好多片段突然涌上来。这380小时里,真不是白过的。
有过特别暖的时刻,比如帮老人解决了手机难题,他们攥着我手说谢谢的时候,心里软乎乎的;也有过忍不住心酸的瞬间,就像上次拜访的困难家庭,话没说几句就想掉眼泪。更多关爱自闭症儿童,被她们一次又一次给温暖到了。
喜怒哀乐全攒在这几百个小时里了。现在看着这个数字,突然觉得特别有分量,那些付出的时间,都变成了很珍贵的回忆。
昨天跟着社工去拜访,推开那扇旧门,见到的是一对紧紧相依的母女——六十岁的女儿,和九十岁的妈妈。
那间小屋里的母女俩,承载了很多念想。
女儿看着比实际年龄憔悴些,社工悄悄告诉我,她有精神分裂,年轻时候就没法工作了,这辈子也没成过家。就跟她妈妈互相照料过日子,很难想象她们以后的日子。
说话间,九十岁的妈妈总下意识地揉膝盖,我才注意到她的关节处已经明显凸起来,像鼓出的小疙瘩。“疼啊,夜里都睡不着。”老人声音轻轻的,说去医院查过,医生说动手术,但费用要六十万。
这个数字一出来,屋里瞬间静了。
她们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就那么点儿,六十万对她们来说,不只是难,是根本够不着的天文数字。
别说她们母女俩,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也得扒层皮。
更让人揪心的是,老人这年纪,手术风险特别大,能不能下手术台都是未知数。
我看着她们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怨怼,只有藏不住的绝望,像被乌云遮住的天。
聊完准备走的时候,我忍不住问社工,女儿没结婚,那以后谁照顾她们?一言难尽,她们母女只能互相依偎,互相取暖,妈妈离不开女儿,女儿离不开妈妈……
我才反应过来,现在能依靠的,只有彼此。妈妈走不动路,女儿就慢慢扶着;女儿情绪不稳时,妈妈就轻声安抚。
她们是彼此的拐杖,也是对方唯一的念想。
是的,人总有先走一步的那天,谁也躲不开。走出那间小屋,我回头望了一眼,只希望时间能慢些,让这对互相搀扶的母女,能多享几天安稳,少受点难。
听完她们的故事,瞬间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点都不苦了,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都是小问题了。
也真诚感受到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比起疗愈课,我觉得探访时的温暖更戳人。
每次去参加探访类的志愿活动,都觉得比专门报疗愈课管用多了。
和大家聊天、搭把手的过程里,听着那些平淡却有力量的故事,心里的烦躁好像都被慢慢抚平了。
没有刻意的引导,也不用讲什么大道理,就是这种真实的联结,特别治愈。
结束后总忍不住想,人啊,真的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能健康地感受这些温暖,本身就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