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收到很多人,关于校园业务的一些需求,无非三个方面:
1)对学生人群推广、售卖某个产品或服务;
2)联系学校的某个部门,寻求一些合作;
3)招聘一些大学生。
朋友们会联系到我,乃至转介绍需求给我,因为知晓我一直在做大学生业务,这也是我刻意运营的个人品牌。
任何事情你只要足够投入,足够诚实,坚持得足够久,人们就不会再谋求改变你、打击你、摧毁你,而是换成某种接纳,甚至是某种欣赏。
个人品牌给我带来的职业机会,自然不用多说,而我本文更想聊的是如何向他人提需求,因为我接受到的大部分需求,其实并没有回复欲望。
提需求的前提:清晰知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能够提供什么能力。
举例,我接受到的很多需求,关于产品推广,上来就是聊佣金分成,我真的毫无兴趣,首先我不是一个校园推广公司,而在校园传媒业务,也基本没有承接纯佣金CPS的合作形式。
其次,在互联网广告精细化发展的今天,佣金的合作形式,完全可以自己去做流量投放,自己去测投入产出的ROI,而不是找陌生渠道做代理。
这样的沟通方式,确实清晰知晓自己要什么,但并没梳理清楚能提供什么,看似提供了佣金,感觉还给了对方赚钱的机会,但完全没考虑对方的机会成本。
如今大家都很忙,机会成本则是,对接了跟你的合作之后,无法去开展其他业务,可能造成的损失。
并且,很多找我来合作的需求,甚至连自己需要什么,都未梳理清楚,这样交流基本都是浪费时间。
我们寻找他人帮助时,能给对方提供什么能力,需要先了解对方的背景,最好能投其所好。
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或渠道去了解对方,那可以直接以付费作为敲门砖,形式有很多种,付费咨询、购买对方产品,或者寄一份伴手礼等等,这时再对接合作需求,会顺畅的多。
我自己购买了不少付费课程,这让我跟发起者之间,很便捷的对接了一些合作。而如我提到的伴手礼特产,更无需太多费用,但已完成敲门砖的动作。
对于在校大学生,梳理自己能提供的能力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自己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时间,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时间,去帮老师、合作对象做一些事情,以置换自己的需求,这点也适用于职场新人。
我是孙凌,操盘多家名企校园业务,长期专注于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欢迎留言、私信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