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难以想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居然还下雪?昨天早上起来后拉开窗帘一看,嗬,好家伙,整个视野内,“一片白色”。虽然积雪并不厚实,但天空中确实还飘着丝丝缕缕。前天晚上一整夜的怒号北风,竟然带来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其实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端倪的。因为从前天下午开始,气温已明显下降,在不开空调、不开取暖器的情况下,室内的最高温度只有1℃。尽管身上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还是经不得从窗缝里钻进来的那股寒流,总让人有一种“太冷了”的感觉。我一直把这种“身体发冷”的情况,归结为是自己年龄偏大、抵抗力下降的原因,还真的没想到过是“气温”的因素。
而且,也是从前天下午开始,天空阴云密布,云层很厚且压得很低。偶尔从云缝中透露出的一丝残阳,很快就被厚密的乌云给严实的遮住了……所有这些,都十分符合“降雪”的条件。
只是因为自己固有的一些并不太正确的“想当然”,才会在北风怒号、瑞雪飘洒以后,“颇感惊奇”。
事实上,从除夕夜开始,最近这段时间的天气,一直没有“好”过。正月里的这些天,每天都是阴雨绵绵的,别说走亲访友了,就是出去一趟外边都够呛。或许,这倒是应验了坊间流传的那句俚语:干净冬至邋遢年。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天阳光明媚,那么过年时分肯定会是雨水连绵。不得不说,经过时间检验的这一类“农谚”“俗语”,其“准确性”确实是不容怀疑的。
“正月里下雪”的情况,最近这些年已经很少遇上了。但在我们小时候,这种情况倒是常见。而且这也是我们孩提时最快乐、最开心的时候。脚蹬用木头自制的高跷,与小伙伴们一起在村中心那小广场上捉对搏S,看谁先把对方挤倒在雪地上,将其弄得一身污泥就算赢。
在雪里里放鞭炮,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活。那个头小巧但威力巨大的鞭炮,能把积雪炸出一个大洞,雪花漫天……
还有小伙伴热衷于“采集冰棒”。当然,这种冰棒并不是我们平时食用的那类,那是屋顶的积雪融化后,化成水沿屋檐滴下时,遇冷而凝结成的“冰柱子”形状。用一根去掉“头节”的空竹管,仔细对准屋檐的冰棒,左右横向稍一用力,这冰棒就掉入竹节中。取出来拿在手上,那一份晶莹剔透,让人惊奇……
至于其他诸如“堆雪人”啥的,那基本上就属于“玩剩下的”了。
……
“春节后下雪”的情况,在南方地区并不常见。在我的印象中,“最后”的下雪天是在99年。很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的三月九日,我正在当时的杭州教育学院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下午临放学时,天降鹅毛大雪。以至于我不得不放弃骑车回家的想法,而改乘公共交通。回到家里,差不多已经晚上八点了……
在差不多快写完这篇文章时,天空倒是放晴了。阳光明媚,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景象。我以为。只是,外边怒号的北风,一如既往着的吓人,没有丝毫收敛的意思……
立照留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