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追求过程的快乐。比如,以前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会从找材料开始,然后有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等辛辛苦苦制作好一个心仪的玩具,会非常快乐。现在的孩子想要玩具,花钱买来就是。
我们小的时候养花,到了春天从翻土开始,到撒种子,到每天放学之后去看花有没有发芽,再从花草发芽到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增多,整个过程充满期待和欣喜。及至花开,充满愉悦地欣赏那份美丽,往往内心充满对美的心动。最后收集种子,小心保存,以待来春。
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花草,花卉市场买一盆儿就是。养死了,就在买一盆儿。和花草之间很难见建立感情。
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孩子们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基本上家长都能够满足。但是,一定有很多事情是大人不能替代的。就像孩子受了伤,他的疼,大人替代不了一样,他的人生路,终究也要他自己走。孩子自己人生的成功,一定也需要他自己追求,才能够享受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和价值感。那种快乐,绝不是父母给一大笔钱就能够比拟的。孩子能够自己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直接得到结果,即使他拥有了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也往往不能够脚踏实地地为了实现目标做一些事情。有很多孩子想要好成绩,但是不写作业,不肯努力,常常由此引发。
今天一个家长咨询上高一的儿子,就是如此。我问她是不是儿子小时候想要一个什么,总是马上得到。她苦笑一声,说:“我婆婆坚持喂孩子吃饭,喂到上小学。”一个吃饭,都不需要端碗的孩子,怎么能理解成功的人生需要付出辛苦的过程?
我们大多都嘲笑过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其实帝也可怜,不知百姓疾苦不是他的错,培养帝王时切断了他了解百姓的机会。帝也善良,想帮子民却闹出千古笑话。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有没有培养他的“笑”意人生呢?
忽然想起在学校工作时的一件事。孩子们打餐是用的不锈钢套餐盘,厨师师傅打了菜之后,在操盘一角的小圆凹坑里放了煮鸡蛋。我身边七年级的小姑娘拿起鸡蛋就在放鸡蛋的位置磕,一磕餐盘就一翘,她就不敢用力。磕了几下之后,她拿着完好无损的鸡蛋一脸茫然四顾。对面小姑娘从她手里拿过鸡蛋,在餐桌上用力一磕,磕破鸡蛋还给了她。她说,在家里没有剥过鸡蛋。
请把孩子做事的权力还给他们吧,不然,不仅仅容易让他们得不到追求的快乐,种不下追求的种子,还可能给他一个充满笑话的人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