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不上一个勤勉的作者,有想法的时候更文,没想法的时候阅读。这不难解释,自己有时几个月更新不了一篇,有时一天更新好几篇。
在写作里,我始终是随性而自由的。为了这种自由,三分钟热度的我,放弃太多,唯独写作始终如一。
最近写的很少。心情有点压抑,关节炎,头疼,光是顾好自己的身体已精疲力竭,根本没有精力去写。
从医院回家,路上淋了雨,冰箱里孤零零的躺着十几天前买的洋葱,竟然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怜悯来。

头开始隐隐作痛,洗漱完躺床上,一觉醒来,已经快下午两点。窗外下着雨,我什么也不想做。
随手打开手机,首先想的就是好久没写了。有时候想写点什么,可又好像什么也写不出来。冥思苦想半天下笔之后,对着自己的文字,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也不满意,最后可能把一个上午或者一整天的心血揉进垃圾桶。
每个写作的人都知道,写作的瓶颈期,来的有多么快。尽管知道写作容易陷入瓶颈期,但频繁产生的对写作的无力感,让我感觉很受打击。

少年时代,性格孤僻的我渴望在阅读里发现另一个世界,拯救自己的不快乐。遗憾的是,阅读并没有将我从自卑和自我否定中拯救出来。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竟然在写作里感觉连灵魂也自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写到停不下来。
所有的悲伤和孤独都在笔下的文字里找到寄托,我也因为写作看到更大的世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沉溺于自己的悲伤。
当我惊喜于写作给我带来的安宁时,写作的困惑攫取了我。写得越多,越能感觉这条路永无止境。看名家作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写得那么好。
在焦躁和不服输中来回游走,最后选择了看起来好像容易一点的模仿。可模仿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越模仿就越能感到自己和大家的差距。
那种无力的感觉,每个写作者都曾面临过。

在这个困境中,一些作者黯然放弃,也有些作者咬牙坚持着。
很不幸,我在坚持和放弃之中徘徊。一旦阅读量好,我就有动力写下去。阅读量一惨淡,好像整个人就被否定了一样。
追着阅读量走,心当然很累,而且文章质量也上不去。后来开始我手写我心,竟然收获了一批粉丝,互动也多了起来。
人是容易骄傲的。当我不再满足阅读量时,作品又陷入另外一个死胡同。所有的作品,都没能绕过自己。这是写作者的大忌。

发现了问题,但又解决不了,这让我觉得苦恼。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愿意再动笔。昨天和薛老师聊天,她给我的建议如醍醐灌顶。
尽量少写自己,这样精神痛苦,也走不长,多去看一些让自己能沉思、甚至不舒服的作品,总之,多看经典,看有价值的作品。
想想最近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由衷赞同老师。
写作中那些幸福与挣扎的时刻,都是写作必须经历的阶段。这条路看似望不到头,但其实有一点和其他的任何事都共通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快乐和痛苦的时刻。但因为那些幸福的时刻,所有的挣扎都是值得的。
写作路上,习以为常,不以为苦,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