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为什么会觉得心累?是什么在消耗你?”

“你为什么会觉得心累?是什么在消耗你?”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5-05-10 00:43 被阅读0次
一以贯之……

当我没说出自己的要求、请求或需求时,总有人能够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些,就挺“扫兴”的。我就不太想说话了。言外之意是,如果我是在指望谁,或者期待谁来替我承担,又或我但凡说什么就必然带着自己的动机……这是否把人和人的关系,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乃至于把人的鲜活的感性和知性全然抛在一边?当然,这恰恰是说明关系好,有用心,且很在乎,不然也不至于往这些方面去想,对吗?毕竟,有能力的人还是挺多的,但凭什么要帮助你呢?何况,多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人”?

我是说,当这样去对话,去点破,去说破,就很没意思。

就像某人说的:“合作的本质是各取所需,关系的本来是利益交换。”

可能是我比较敏感吧,就容易多想,与此同时,一多想就会觉得心累,心力不足就没有说话的气力。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有些东西是系统性的“问题”,另有一些东西则无关系统。而一旦把它们混为一谈,就没得谈了。可能这话太绝对了,就也不是没得谈,就是很容易感到心累。

比如你手上正拿着一把锤子,你就会忍不住敲敲敲。这就是我说的系统性。换言之,你有钱,你有权,你有名,你有色,你就容易倾向性地往这些方面去思考,去猜测别人的动机,去考虑自己能帮忙做点什么。不然,你就容易感到不知所措或是莫名其妙,因为这背后涉及一套自我的解释系统。即,好像无论是说什么还是做什么就一定有原因。这玩意儿就像经济学家犯的“先验性”错误,即默认人是绝对理性的。或者说存在绝对理性,又或者是理性主导人的言行举止。

但就实际而言,逻辑上越是无懈可击,要做到的难度就越是成倍增长。因为太理所当然了,以至于你压根看不见更多的选择,也就不会去调动自己的思维,自然也就只好“死磕到底”了。如此,就陷入“知识的诅咒”。然后就是在“恶性循环”系统里打转。就像昨天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中的“谋食”,通俗点解释就是,你总考虑生存问题,然后就越是无法摆脱当下的生存状态。

比如前几年老有人问我,你靠什么吃饭呢?言外之意是,总归是要解决吃的问题的啊!更是倾向性地认为,打工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而吃,通通不重要,一如打工是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都不重要。然后,自然就是没完没了地工作了。一失业就惶恐,一上班就想着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总在“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状态里。所以,常踌躇不前,常恐惧缠绕,常满怀疑虑……

我是说,总在自己的“已知”(认知)中去作选择,表面上看是游刃有余,是不断熟悉自己的才能,是在扩展什么额外价值,但讲真的,你享受吗?你快乐吗?你自由且幸福吗?如果你都并不愉悦,如何可能是智慧的,又如何可能获得更多智慧呢?

最要命的是,一旦这样的思维深入人心,就开始计较、计算和算计了。就像吃上了饭,你会担心下一顿,下下一顿,当这些都不担心的时候你又会觉得别人的饭更香。就没完没了了。因为别人总是存在的,总会有新的“别人”。而你因此就变强了吗?或者说,你改变了吗?

其实,很多时候确实会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自己的需求来,会忍不住把话题扯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会忍不住打断别人的话继而说自己在乎的……但是否就意味着这是在求助于你呢?

有没有可能是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有没有可能是他只是在倾诉,还有就是有没有可能就是随口一说,一句感慨,一句感叹,或是一声叹息……包括说,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就有些话其实是自己对自己说的,但因为正好在交谈中,然后就随口说出来了……还有就是,会不会你也没有那么大能耐,你也并不需要那么完美或全能,甚至你只要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儿就可以了,然后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是说,不要那么“好为人师”,也不要动不动就又是裁判又是参赛选手,很多话压根就是废话来着,也是因为废话才更容易说出口,才更放心,才彼此感觉更亲密无间。

要知道,你很少对你的领导这样说,你也很少对你的父母这样说,就是说“位次”这个事儿。包括说,如果你带有动机和企图心时,你其实也很少会说废话。如果是陌生人,好像就更没有理由这样做了,甚至压根不会有对话。不是吗?

当然,作为“趋利避害”的本能倾向,好像如果一直是这样,就很不好,没价值,没意义,也不快乐,就觉得无聊,无趣,没意思呗。说白了是,没得感觉,没得感情。然而,讲真的,这里其实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向外求索”是你的选择依据,所以需要情绪价值,所以需要外部刺激,所以总在向外追求……自然,也就“物我”,并且带着“物化”的自我和“小我”去思考,去与各种事儿、各种人打交道。然后,就理所当然地想到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想知道别人为什么而来,以及为什么是你……就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但“事儿”就复杂了。

因为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开始去印证,比如盘问别人“有事没?”,又或者“我能为你做什么?”。这就形成“引导”了。别人自然就会往这些方面想或说,这不是上赶着给自己找事儿吗?如果对于“无事”而言,就很容易理解成:是不是打扰到你了?又或者,是不是在催促尽快结束话题?

这种就像动不动来个“一本正经”,摆出一副“就事论事”的姿态,倒像是别人好像不求你办事都对不起你了。

其实我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毕竟,对文字和表达比较敏感,尤其是用词和逻辑关系。就很长一段时间,我其实都不会说“人话”。就挺气人的。这也是后来我的(写东西的)风格就慢慢变成现在这样了。

所以,不够精炼,不够简洁,不够通俗易懂,甚至是太啰嗦,……我都承认。但有没有可能,这恰恰是我能做到的,或者说我正在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所努力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这样?当然,不要求理解,也不好怎么解释。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自己修正自己的。

至于什么别的企图心,或是什么定位,风格,谋划,又或想达成什么目的?如果我说,这些东西都是“后生”的,是说,先有了成果,然后才好像是这么回事儿,而真实情况,是不是这么回事?就不好说了。

这玩意儿就像都想赚钱,但赚不赚钱自己说了不算的,给钱的人说了算,市场说了算,价值说了算……还有很多因素啊,不只有自己的。就像交易,买卖只是瞬间,持有和等待可能才更为常态。如果忽略常态而去就瞬间而细节地郑重其事般去论述,其实就已经脱离实际很远了。

就只需要问一句简单的:“你对现在的自己或生活感到幸福或满意吗?”

晚上和朋友聊了一会儿,基本都是我在说。我说为什么回家而不再在外面躲着了(躲清净)?其实讲真的,我们真正怕的是问题吗?我个人认为,恰恰是问题,也恰恰是矛盾,才是鲜活的当下,生命的临在,生活真谛就在其中。我是说,更多的人在怕思考,尤其怕主动思考,以及更怕自主作答。

今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就今天在刷剧,然后刷着刷着就腻烦了。觉得无聊,空虚,乏味。本来就是奔着解决这些问题才刷剧来着,谁知道一刷剧反而加深了对这些感受的体会。然后我就想到,究竟什么才是“正常的生活”呢?工作,忙碌,充实,或者找个事儿,又或总得干点什么,这样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如此,就会觉得生活有滋味了吗?我觉得背后更多的其实是在重复一种“忘记”的状态。你想摆脱它,你想忘记它,你渴望新的生活,你渴望有人引路,你渴望改变,但又不敢自己去主动迈出去,这才是潜藏在更深处的意志。否则,没理由的呀!我是说,你只是在延续过去,重复过去,和渴望忘记过去,这就是问题,就是矛盾所在,这也是你能够立足于当下的根本原因。

就说个过往的例子吧。我为什么不工作了?其实并非不能胜任,有些事儿我还是比一般人要擅长的,而且能够更快适应,但每次,只要等我一“掌握”,我就腻烦了。那时我并不知道我渴望改变,但又没勇气真的迈出去。我那时最大的困扰就是觉得“有些问题,我想不通,我需要时间去想通它”。而工作呢?是说工作环境无疑放大了我的感受,继而把它呈现到我面前,直到我直视它,我就再也放不下了。于是,就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工作了:我总觉得时间不够嘛,我也总有很多问题(矛盾),然后我一有时间就忍不住去思考……如此,我怎么忍受那种日复一日的忙碌或者说充实,我无法静下心来,我更没法把它当成什么事业,或者实现自己梦想的手段,我全身心都致力于搞明白自己,去想通一些事,去找到自己的路。于是,就是我现在了。

当然,现在又出现变故了。我是说,突然我好像隐约有所明了——我压根不是在躲清净,恰恰是我在找事儿,给自己找事儿。讲真的,有什么问题呢?我是说,我有什么智慧呢?没有啊!

真正的智慧,或者说有智慧的人,有时候讲真的,就看看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的笑脸吧。他们是有智慧的。因为他们在乎的已经包含在当下,且立足于当下,所以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做任何事都不影响他们呈现出灿烂的笑容。当然,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强大,也不是理论上的强大,更与强大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毫无疑问,他们是智慧的。因为他们没有被困在过去,也没有自困,而是能够很自然地与当下“共振”。

这大概就是,“世界向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莲花”。

如果你只是觉得这是以德报怨?你其实已经被道德“绑架”了,何来怨?何来德?是世人的偏见,然后又把世人的偏见当成客观事实去理解,于是,好像自己需要解释,好像自己是“受害者”,然后又因为自己“智慧”而显得强大,显得高尚,显得有道德。这是“求解”的本位思想。

世界向我扔泥巴,泥巴是事实,看到泥巴想到莲花,并且去付出实践,此刻我就是莲花。哪有什么世界,哪有什么泥巴,当下的不过是此刻,我,莲花。如果你执着于为什么是我,世界为何要这样,泥巴如何,如此才有所谓的“德”与“怨”。因为你找的不是“天、地、人”中的“人”,而是找的人这天地之心的问题,也就是矛盾,你这样想,你就不是它的“主人”,而恰恰是你想做主人的执念。如此,自然动心起念,于是,妄念的种子种下。也就是说,从“人弘道”变成了“道弘人”,进一步又变成了“道”如何,如何“弘”,以及得出“人”如何,才有了那所谓的“德”与“怨”。这就不是智慧了,恰恰印证了“人不知”的你,以及远离“人不愠”的你。因为你在乎这些嘛!在乎,就是强调,强调就“未达”,或“想达”,就成了欲望和执念了。而被这些所驱使,又谈何智慧呢?

我是说,我又有什么智慧呢?没有啊。

所以,回家啊,生活呗,就去感受吧,而不是去想,去思考,去找问题,去纠正谁,或修正什么,因为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是说,会觉得心累,是消耗,是因为太想当然了啊,以至于“习得性无助”嘛。因为你既不是立足于当下,也非根据现实、存在去直下承担,归根结底是不敢承担就这样咯。

生命是很鲜活的啊,生活也当如此呢!智慧就在其中。

以上,祝大家随遇而安、上善若水哈!

相关文章

  • 职业生涯规划师成长记 | 在游戏中激活团体的职场角色思考-CD模

    在职场中,为什么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委屈心累?为什么你觉得自己能力不错却无法施展,或者你在不断学习而领导却认为你能力不...

  • 发现《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No.83

    你获取、保存、消耗能量的方式是什么?换句话说,人多的时候你会觉得兴奋吗? 如果你觉得累,你在压力面前很容易表现退缩...

  • 职场晋升通道

    当你领导跟你说:跟你讲都是废话,心累。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心里有挫败感吧 那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

  • 你为什么会“心累”?

    心累,是因为自己的内心精神空虚,同时又被琐事填满,生活的烦扰不断掏空你的心智,却没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对其进行压制。 ...

  • 人的懒惰及疲惫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

    一、人为什么会感觉疲劳? 你感到「心累」的时候,最常见的表现是什么? 1.要么觉得毫无动力。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事情要...

  • 人为什么会觉得心累?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

  • 你会时不时觉得心累吗?

    一、我的经历 时间的钟已经走到凌晨一点半了,明明身体上觉得很累,却怎么也睡不着,一边不停地想着明天的工作,一边思考...

  • 无题

    如果问我,最无法承受的累是什么,我觉得是心累。 如果问我,为什么会心累,我觉得是因为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如...

  • 对不起,我累了

    如果问我,最无法承受的累是什么,我觉得是心累。 如果问我,为什么会心累,我觉得是因为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如...

  • 如果累…

    如果问我,最无法承受的累是什么,我觉得是心累。如果问我,为什么会心累,我觉得是因为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如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会觉得心累?是什么在消耗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ey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