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书电影
常存此心,更莫相憎

常存此心,更莫相憎

作者: 买花载酒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5:22 被阅读41次
常存此心,更莫相憎

        留下历史是为了让我们铭记,而不是憎恨。

        当我坐在电影院观看这部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的民族屈辱史的时候,身边不止一次出现低声询问身边人是否一同离场的声音。他们大多数也是关注社会而有素养的中国人,不然不会乐意出现于这场电影的大银幕之前,他们想要离场的来源大概是来自于这场电影的过于平淡与时不时的断节。平心而论,这场民族的血泪史、个人的哀悼曲不够大气恢弘,不够鲜血淋漓,不够力度,不够火候,不够渲染,没有把伤疤撕扯开来任人观赏,甚至于在有些人看来没有感染与吸引力。但我依然感到庆幸,即使是那些低声询问过的人最终也没有选择提前离开,而是依旧端坐于荧幕前,静默地等待着电影的收场。黑压压的电影厅中,散发出来的是一种肃穆与尊重。

        在电影离场后,便有一些低低沉沉的声音从各个角落散发出来,我的耳朵捕捉到了这样的信息——大众开始将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情节与其他各地的屠杀开始比较。紧接着便有人厉声打断:“怎么可以这样比较?!”

        怎么可以这样比较?难道一场民族的血泪史竟可以拿来比较?

        我出生在洞庭湖畔的一个小城,在我们这座小小的城池中,有一个小镇叫做厂窖,这个地方,在三日之中被日军无辜残害三万多同胞平均每天杀人一万多,为侵华第二大惨案,为二战时法西斯一天杀人数量之最。

        数字、鲜血、瞬间,这些往往是冲击着人类视网膜与心脏的关键。而在这部《二十二》中,平常的色调之下,我们看不见鲜血,我们捉不到瞬间,我们会忽视数字。缺少嘘头,缺少血迹,缺少眼泪,我却在毛银梅老人唱起家乡的韩国民谣时几近落泪。她们苍老而和蔼的外表埋藏了她们的苦难,也许我们期待于从她们口中捕捉到血泪和伤疤,也许我们盼望于从她们身上得到可以用来抨击二战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话柄,也许我们希望她们愿意把伤口撕裂开来给我们看,让我们怜惜、让我们落泪、让我们咬牙、让我们钦佩。但我们有什么资格强迫她们这些日暮西山的老人重新划开结痂的伤口?我们又何尝忍心期许她们这些受难者发掘自身的血污而肝肠寸断?

        比较历史和苦难没有意义,比较甚至于违反人文道德。手起刀落、头颅落地是一种屠杀,灭绝人性、肆意淫乱也是一种屠杀。甚至于后一种更加冲击心灵,泯灭良心,给受害者、幸存者带来维持更久的伤害。我们不能想象,更是不忍心想象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是以何种勇气于黑暗的小屋中期盼光明,又是以何种勇气在光明终于来临之时省视自己赤裸而满是污垢的身体。她们也在黑夜或者黎明中黯然神伤,痛苦难忍,镜头没有展示这一切,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镜头没有讲述这一切,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忘记。镜头之中所体现的是导演对于奶奶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因此荧幕之前的我们不允许挑剔与反驳。

        在影片中的日本留学生米田麻衣说,她原本对这些“慰安妇”老人充满同情和愧疚,但后来又被她们乐观生活的态度打动。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在乱世,人活着就是成就。我们应当钦佩于饱受沧桑的她们仍然乐观于面对生活,她们在阳光与清泉中洗净污浊,期盼未来。“阿婆看见照片没有怨气,反而笑了,‘日本人老了,胡子也没了’。”解怨释结,更莫相憎。她们虽然仍然无法抹去自身的伤疤,但她们是真的放下了。以最坦然的方式,以最从容的态度,她们无疑是从乱世走向和平的英雄。

常存此心,更莫相憎

        在《二十二》播出后,我在网上看见这样一则消息——

      “慰安者,不一定是女性。”

        一份录音材料中,一个老人沙哑的声音用着蹩脚的普通话满满叙说:“我十二岁就被送到集中营,送到慰安队......”这是来自一位老年男性的诉说。

        当报社到达这位台湾老人所留下的地址时,录音中的老人已经去世,老人的家中只有一位大爷正在扫着院子,这位大爷面对与老人关系的询问时,他说:他是我爱人。

        老人的遗嘱中,他这样说:

        本人阿文,在弥留之际留下这份遗嘱。
        我漂泊多年,有幸得国武相伴,风雨同舟。本是污浊之体,国武也从未离弃,比友更甚,比血更浓。在此一言难尽,希望下世能够报偿。
        而关于那段录音,希望你能发到报社去公之于众。最好是大陆。完成我的心愿。
        阿文启

        语气温然和善,不抱怨,不仇恨。

        他们面对过往的态度让我们旁人感到诧异,又同时感到欣慰。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他们讲述着过去,他们埋藏时代的疮疤,他们以冷静温和的态度面对明天。“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张双兵先生说他想帮老人分担,他想为受害者伸张,他当初一腔热血,他向日本政府诉讼,他与时代斡旋与日本右翼斗智斗勇。多年下来,他目睹一个个幸存者离世,他的诉讼毫无结果。他说他后悔了。

        我多想找到这个有着赤子之心的英雄,我多想对他长长鞠躬,我多想亲口对他说一声“感谢”,这一句感谢为谁而说?我不知道。为国家?为受害者?为大众?为自己?我想,是为历史吧。谢谢还有您铭记这段历史,谢谢你们唤醒这么多人开始铭记这段历史。

        不要后悔,不要抱歉。没有打完的官司会有更多的人一起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日中国,已经不像当日一般软弱无力,我们的国家在最艰难的时候亦没有放弃,何况是今日之盛世繁华。我们不憎恨,我们不怨怼,但我们不遗忘,我们要铭记,我们也要公道。

相关文章

  • 常存此心,更莫相憎

    留下历史是为了让我们铭记,而不是憎恨。 当我坐在电影院观看这部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的民族屈辱史的时候,...

  • 句子

    解冤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 僧璨大师《信心铭》及译文

    僧璨大师 著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

  • 古风•感世抒怀

    古风•感世抒怀 评人论事依本真, 莫存亲疏是非心。 人间矛盾多缘此, 莫去挑事害人伦。 常听人前自夸语, 一到名利...

  • 离情

    一别两宽,欢喜各生。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人生短暂,心机何重? 骨肉血脉,父子离情!

  • 莫 错

    《莫,莫,莫》 莫相问,相问更添恨 莫相思,相思愁断肠 莫相聚,相聚愁别离 莫相询,相询泪千行 莫相望,相望心更伤...

  • 一悟(60) 悟得此我,心灯常照

    于相不染,于幻不迷 念起即觉,念念见性 此心不动,常行平直 悟得此我,心灯常照

  • 当下自在

    王阳明讲过:“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意思是,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到心...

  • 活在当下,才能快乐

    继续王阳明。 王阳明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

  • 《放妻书》

    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媚,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存此心,更莫相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nc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