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而且工作方面也有需要,所以毕业之后还坚持在学习。不过中间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直到最近一年,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我的体会,英语学习的核心就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足够的熟练度,跟学车和各种体育训练没什么本质差别。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和方法,提高训练的效果。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大声朗读
朗读是一种综合训练,既熟悉了词汇和语法,积累了语感,还练习了发音和听力,可以说是学习语言时最有效的训练方式,能发挥的全方位的作用。具体分析起来,朗读有下面这些用处:
通过多重途径和单词产生关联
阅读主要是把单词跟它的视觉图像关联起来,而朗读不止有视觉上的关联,还有声觉上的关联,甚至还有发音器官动作上的关联。有了这多重关联,朗读之后单词的印象会更深刻。
充分利用“肌肉记忆”
朗读时的发音本质上就是发音器官的一系列动作,在反复的练习下,这些动作可以形成“肌肉记忆”,使得发音变成身体的本能,不用大脑意识的参与,就能自动完成,这是口语流利的基础。“肌肉记忆”是个好东西,它虽然产生起来很慢,但遗忘起来也慢,而且它的训练过程可以不用大脑深度参与,这样就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进行练习,把朗读英语当做放松大脑的一种方式。
口语和听力
口语首先是单词的选择和句子的组织,然后是把组织好的句子以恰当的方式说出来。朗读不仅能让我们提高对单词和句法的熟悉程度,增强语感,而且能有效的训练发音和口语,使得发音的环节越来越熟练,口语也就越来越流利了。
听力也是同样,朗读的过程本身就包含听,所以也顺带的把听力给练习了。
朗读材料的选择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
学英语是件枯燥的事情,所以最好是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包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说类型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读物。例如我最开始主要看工作相关的技术书籍,然后是看一些英文的侦探和科幻小说,后来也看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英文教材,这样读英语变得有趣和有用,就更容易坚持下来。
保持足够的难度
不管做什么训练,都需要保持足够的难度,不然训练效果就会开始衰减。就英语来说,刚开始,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读物,例如英文版的儿童读物,和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随着我们词汇量的积累,就需要选择更难的材料,以保持足够的生词量。我看过不少英文书,总的来说,一般的读物生词量有限,还是小说散文这类文学作品的生词够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文学名著作为不同阶段的朗读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还能积累对英语文化的认知。
持之以恒
语言属于那种易学难精的技能,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每天读一个小时的英语,养成习惯,提高英语水平就不是难事。而且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就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学英语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也就更容易长期坚持下去。
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练习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虽然朗读能够训练到前三项,但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练习英语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尽量多去使用英语。例如,看英语新闻、看英语的电影和电视剧,查英文资料,看英文版的专业书籍。有机会的话,找老外对话,或者是在网上交流。还有,平时记的笔记和日记都可以改用英语,再进一步就是用英语写更长的文章。总之就是寻找一切可以练习英语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练习,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说、读、写这四个要素中,听和读是属于输入的部分,相对容易一些,平时练习的机会也多。而说和写属于输出,难度更高,练习的机会也少,所以需要更加注意。
主动思考学习和被动练习结合
前面说的大多属于被动练习,虽然很有效果,但也需要结合一些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因为被动练习主要是通过高频训练来增加记忆的强度和听说读写的熟练度,对一些低频的单词和语法,以及一些隐性知识的学习效果就要差一些。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选择相关的资料来进行集中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语法和文化相关的,就适合采用主动的集中学习法。
另外,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不定期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参考别人的心得体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结
总的来说,英语学习就是要找到方法,发现乐趣和用处,感受到进步,并且长期坚持。如果有精力的话,还可以学习其他一些外语,这样相互参照之下,可以对英语和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