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回家,前脚还没踏进家门,就被儿子堵在了门口,指着他稚嫩地小脸蛋儿委屈地向我“告状”。“妈妈,我的脸被小朋友给抓了。”看着儿子干净地小脸上横躺着两道猫爪一样地抓痕,我心里顿时升起一团无名火。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我都没太当一回事儿,总会告诉儿子:“一定是小朋友不小心,他也许不是故意的,他是跟你玩儿的。”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也是很难受的,但我也不想儿子成为一个事事计较,不懂得宽容的人。
可是这样的事情与次数多了,不管在家里和邻居,还是在外面和陌生的小朋友,小家伙总是受伤的那个,我知道这样的性格和我们的家庭基因有着很大的关联,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秉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至理名言。但这样的事情多了,虽然自己嘴上会很大方地安慰孩子,但心里却已经憋起一股无名火。
想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打的时候,别人向他伸手去抓他的时候,当孩子抬起手,总被我给呵斥下:“不能打小朋友啊,你要让着弟弟或妹妹。”以至于,现在比他小的欺负他,他都不会还手。
晚上,我和儿子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爸爸回来了,儿子又委屈地向爷爷告状,喝了点小酒的老爸,一听到孙子受欺负了,直接给儿子说:“以后谁要是再揍你,你就揍他,不用害怕,有爷爷给你撑腰呢。”
我本想,像往常一样开口制止爸爸,怎么能这样教孩子呢,话到嘴边却愣是没能出口。毕竟在内心深处,我也不愿意看到儿子受欺负,儿子还告诉我,是在睡觉的时候他被小朋友抓了,睡觉起来的时候老师特别照顾他,还给他多加了餐,分了零食吃,平常都不会给他多分的。
听到这些,说实话,我的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也许老师的本意是好的,想以这种方式安抚一下孩子,但我却更希望老师可以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不能说打人的小孩儿就该被教训吓唬,被打地就安抚平息,只为了息事宁人。
在孩子们的意识里,对打的概念可能是模糊的。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他刚才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应该引导被打的孩子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因为本来被打的孩子不管是性格或是骨子里,相对都会处于弱势的力量,他可能更加需要老师地肯定与鼓励。
因为在我和孩子的交谈中,我告诉他,当别人打你地时候,你可以还手的。儿子却说“那他们会去告老师的。”
我很惊讶地问他:“那别人打你地时候,你为什么不去告诉老师?”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才怯怯地说:“我害怕,因为老师告诉刘大壮,他要是再打我,就让警察把他抓走,刘大壮都吓哭了。”
“妈妈,我已经原谅他了,其实,我不疼的,真的。”儿子看着满眼噙满泪水的我,故作轻松地说道。
我再也控制不住,把孩子拥在了怀里,他的善良就如一记耳光,狠狠地打在我的脸上。
其实,小家伙在幼儿园的开心与不开心,每天回到家,我都能感觉地到,虽然有时候他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让你判断不出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但小小年纪地他,却能感觉到别人对他有时候的不一样,虽然他还不懂那些所谓地人情世故,但我能感觉到,他懂。
不然,他不会说被小朋友抓地时候,老师多分给他的糖果。他的善良,让我心疼,其实,对他,真的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开心,快乐地成长。有一个健康地成长环境。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晚上窝在被窝里,给儿子说了好多话,我告诉他:“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一个善良地孩子,但是妈妈也不希望看到你受伤害,因为这样,妈妈也会很心疼的。之前都是妈妈不对,我们可以选择善良,但是我们也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看着儿子眼圈有些泛红,我知道他听懂了。
最后,我还告诉孩子:“你可以不还手,但是你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我们可以不去主动伤害别人,但是,也不能让别人伤害到自己。如果别人主动打你,你一定要还回去。”
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这些事情,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的很好。
有一天,孩子开心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某某某不小心碰到我了,我告诉他必须向我道歉,他给我说对不起了,我就原谅了他。”
我欣慰地笑了......
他还只是个孩子,四岁,也许好多爸爸妈妈都有这样地想法,小孩子,他能懂什么呀,不要给他讲道理,他能听懂个屁。其实,不是的,他们懂,他们真的懂。
网友评论
文中处处流露着爱子之心,这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