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王阳明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是: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亲身实践,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
具体而言,王阳明认为,用言语去诋毁他人,这种诋毁只是停留在表面,它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也没有对自己产生实质性的伤害。然而,如果一个人不能亲身实践自己的言论,只是听听说说,然后夸夸其谈,虚度光阴,那么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诽谤自己。因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虚伪和空洞,它暴露了一个人的不诚实和不自律,这种对自己的诽谤是深重的,因为它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王阳明通过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学问不仅仅在于言语的表达,更在于亲身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避免夸夸其谈和虚度光阴,以免陷入自我诽谤的境地。
王阳明的思想给予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他强调言行合一与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并告诫我们要避免“以身谤人”,即不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诋毁或误导他人。同时,他也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认为这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则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修行者不会过分关注外界的过错,因为他们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舒服或不满,其实并非完全源于外界的人和事,而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心胸狭窄、修养不足所造成的。慧能大师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将注意力从外界收回,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让心灵变得更加开阔和坦然。心是否坦然、从容,其实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为社会做出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