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子策论》唐·魏征

《天子策论》唐·魏征

作者: 祥致 | 来源:发表于2023-06-12 04:52 被阅读0次

君子之所谓:一是畏民。民情若水、载舟覆舟。二是畏天、天道有常、不能悖逆。三是畏史、史筆如刀、千秋功岁、尽录于史中。不欺天、不欺民、不欺昔。然而、仅有警畏之心还不夠、帝王操无上之权、光靠自律不能长久。所以、要斥帝。约束帝王的体制。

所谓、权不可纵、欲不可极。所以要设立左右仆射(音夜)、三省六部、分帝王之权。帮助和监督帝王

更要设立言官制度、犯颜直谏、言者无罪。为天子者、秉承天意、关爱黎民、雄才大略、处变不惊、高瞻远瞩、博大心胸、从善如流、治国严謹。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有的帝王秉承上天伟大的使命,莫不是忧患深重時德义彰明,功业成就時德义衰退;有好的开始的实在很多,能持续到最后的却很少。难道是创业容易,守成却很困难吗?当初创业時,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忧患深重的時候必竭尽忠诚地对待属下;一旦得志成功,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能夠竭尽忠诚,就是北胡南越疏远的人都会休戚与共;若是傲视他人,就是骨肉亲人也会成为莫不相关的路人,虽然用严刑峻法来督正,用威严震怒来恐吓(ⅹⅰα嚇he),人民最终也只是苟且求免刑罚而不是感怀仁政,外表恭敬却不是心悦诚服。人民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应该非常谨慎;就像用腐朽的绳子驾驭奔跑的马车,这种危险性,可以疏忽吗?

畏天、爱人、律己、忍常人所难忍、持长志、練常心、吃苦、敢为、才有可能有成就。

尽人事、顺天意即可。

祥注:此篇对策不是写给李世民的,而是玄武门之变前写给太子李建成的。

相关文章

  • 名家警句 信息化时代缝合我们的知识体系

    《触龙说赵太后》是汉|刘向 的《战国策》当中的经典策论。强谏是困难的,毕竟唐太宗和魏征的佳话,是因时因势因人而异的...

  • 【唐多令】生态策论

    【唐多令】生态策论 文/青颜珠珠 落叶醒初秋。枯蝉匿旧愁。又半年,难唱悠悠。 时疫未消添水祸,共患难,遍神州。 山...

  • 读史有感

    叹贾谊 年少才华世无双,天子破格入未央。 奈何前朝老臣妒,迁为太傅赴潇湘。 宣室再召鬼神事,安邦策论无人赏。 梁王...

  • 金川雪梨膏,妈妈给孩子最安全的祛痰止咳“药”

    相传唐初名相魏征的母亲身患咳嗽,请来名医开方煎药,她却因药汤太苦难以下咽,以致咳嗽加剧。 魏征万般无奈,后来想到母...

  • 魏征和太宗的诗作

    述怀·魏征 中原初逐鹿, 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 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 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 凭轼...

  • 爱反驳的人,运气都不太好

    众所周知,魏征是唐朝的一代名臣。他以善于直言进谏,被后人称颂至今。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去世后不久,善于纳谏的唐...

  • 魏征去世后墓碑为何被唐太宗推倒?被两大贵族集团博弈所累!

    文/晚风暮雨 魏征因直言敢谏而青史留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是唐初一代名相,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辍...

  • 民间传说||你不知道的唐朝趣闻......

    大家好,昨天讲了唐昭陵,今天讲讲唐·魏陵。魏陵,即唐李世民身边有名的谏臣魏征之墓。 相传,这天,风和日丽,微风不燥...

  • 布衣首辅(原创历史小说)第四章

    闲话说的太多,继续言归正传,众考子答过试题,天子传旨使各位举子各报家门,说下姓名籍贯、策论所做题目。众人皆抢先上前...

  • 星笑传奇

    ༺ 任务 ༻ 唐探长,唐探长,浩天子紧急电话。唐探长严肃地说:“电话给我”邱秘书将电话递给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子策论》唐·魏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zx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