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摄影手绘
灵枢经正义精讲488

灵枢经正义精讲488

作者: 老黄历择吉 | 来源:发表于2025-06-08 11:53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488

卷十一·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15/17


原文:

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原文译文对照:

~~~~~~~~~~

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

由风向不当季的风所蕴含的虚邪而侵入人体,则受病人体会出现寒栗怕冷、毫毛竖起、腠理开泄的现象。

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

若虚邪逐渐深入,当其抵达骨骼层、与该处人体卫气相缠斗时,则会发作骨痹病。

骨痹病是中医对一类以骨骼、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的统称,对应西医中的骨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核心病机是气血不畅、肝肾不足、外邪侵袭导致骨关节失养,多与年龄增长、劳损、风寒湿邪等因素相关。多发于中老年人。

搏于筋,则为筋挛。

当虚邪抵达筋腱层、与该处人体卫气相缠斗时,则会发作筋挛病。

筋挛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亦称筋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可分为外感筋挛与内伤筋挛。常见于痹、痉、中风等病。外感筋挛症状表现为:素无筋骨挛缩之候,一旦恶寒身痛,手足拘挛,不能转侧,这是外感寒湿筋挛之症。例如: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关节而致挛,如掌腱膜挛缩症、髂胫束挛缩症等。若发热自汗,口燥唇干,二便赤涩,这是外感湿热筋挛之症。内伤筋挛症状表现为:皮肤干揭,遍身燥痒,手足难于举动,渐至肌肉黑瘦,筋脉挛缩,这是肝经血少筋挛之症,例如:由于损伤后引起血脉破损或受压,相应肌肉血供不足而变性、坏死,终致瘢痕挛缩,如缺血性肌挛缩等。若两足拘紧不能伸,或左右换易作痛,渐至两臂皆缩,这是阳明经湿热筋挛之症。

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

当虚邪抵达经脉层、与该处人体卫气相缠斗时,则会发生经脉层病变,引起血闭不通,也就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会进一步发作为痈,也就是恶性脓疮。

血液不通畅可能是血管狭窄、血液黏稠、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外伤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

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

当虚邪抵达肌肉层、与该处人体卫气相缠斗时,若阳邪偏胜则会引起局部热象(发热),若阴邪偏胜则会引起局部寒象(发冷)。

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

若出现寒象,则受病部位之真气会被寒邪逼退,真气被逼退,则受病部位之免疫力就更加低下,免疫力更加低下,则该部位之寒象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重。

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

当虚邪抵达皮肤层之内、与该处人体卫气相缠斗时,则由于人体卫气的攻打目标是不断把邪气逼出体外,

腠理开,毫毛摇,

故此时皮肤之汗孔、纹缝皆会被迫开启,会动摇毫毛根基,甚至会引起毫毛脱落,

气往来行,则为痒;

邪气与卫气不断争夺地盘,导致皮腠间气行往来散动,就会产生皮肤瘙痒之感;

留而不去,则痹;

若邪气不能被成功驱逐至皮外(人体之外),则会驻留在皮肤层,成为引发痹症之因素;

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由于邪气之闭阻,导致该局部出现卫气运行不畅,该局部就会发作皮肤部麻木不仁之感。

~~~~~~~~~~

老黄历择吉,2025.5.29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87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89


推荐1: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推荐2:2023~2025年老黄历通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枢经正义精讲48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ekw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