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17:05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的结果,民众少言实干,法治入乡进里。

饬令,就是要在官吏中整顿法令,让法令深入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依据。律法严明,奖罚分明,任用建立功勋的人,让功勋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民众就会自然跟随效仿,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想着建立功业被朝迁所用。反之,任用空谈道德务虚者,民众就会多说空话少干实事。这就是法治的社会效益与价值。

饬令,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国家律法与行业法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律法不可能是一尘不变的,要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时,在规范社会行为的同时,还要有指导与指引性。既不能在社会运行中缺位,更不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君主不单要按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修改与完善相关法规,更要按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法规。饬令,不仅是整顿法令,更是修理法令。

基层治理自古都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乡村治理,涉及的因素多,利益杂,族群成分多元,乡约族规根深蒂固,族长权力盖过社会法规,国家行政职能与法规无法在乡村全面切实得到实施。针对这一点,韩非子的态度不是放任也不是放纵,而是强化执行力,在乡里设置司法机构,加强案件审理。韩非子的原话是,五个乡里设置,这样的国家会称王天下,九个乡里设置,这样的国家会强盛起来,否则,国家就会削弱。仔细想想,果真如此。

中央集权制,决定了国家法规与政策全国统一,政令通畅,在乡里设置司法机构能有效保障朝廷法令的传达与执行,使“任功”的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才能强盛。

韩非子讲完饬令,再讲治国之道。韩非子说“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意思是:要用刑罚来治理国家,用赏赐来鼓励作战,实行厚禄制度,注意政治策略。四个方面,言简意赅,也是依法治国的四大核心,一是刑治,二是战赏,三是厚禄,四是君术。四个方面其实是君主赏罚权柄的具体应用,是依法治国的四个体现。刑罚是国家律法的核心,赏赐(荣誉)是社会精神的中心,厚禄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心,君术的君主治国的核心。

严格按“刑治、战赏、厚禄、用术”治国,结果就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意思是巡查都邑中的违法行为,都邑中就没有违法买卖。这是不是最早的巡查与巡视制度。前面四项是君主法治的表现,但,只是停留在纸上,各地执行与落实的情况如何还要巡查与巡视才能知道。巡查与巡视制度与地方行政并不矛盾,只是君主“一国之耳目”的不同渠道与途径罢了。

无数实事印证了“巡查都邑”政策是多么的有效与正确。这项政策与制度也让我们发现了许多地方不法之事,地方领导无视国家法规与政策,只想政绩或是私利,结果许多行政手续看似合法实则不法的事情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世人面前,让百姓无言以对,最终在“巡查都邑”中被发现,及时得到了纠正与整改,同时也揪出了许多蛀虫。

“刑治、战赏、厚禄、用术”韩非子分别专篇论述过,这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治国方略,有国家层面的刑治,有社会层面的战赏,有人才战略的厚禄,更有君主层面的君术。韩非子用这一句高度概括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基本策略,纵观各类治国之策都离不开这四个方面。之后韩非子又加了一条治国“直通车”巡查与巡视制度,这一招可谓直抵不法之中心。

【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

有思想,有理念,有策略,有政策,有方法,有整体系统的策略,也有直达式的方法,这都是依法而为。有政治,有法规,有政策,有监督,有巡查,就能市无奸,更能国无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hi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