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ll《封神演义》(2)

读书ll《封神演义》(2)

作者: 孔繁竹 | 来源:发表于2025-08-28 08:49 被阅读0次

(五)《封神演义》中最著名的几个故事

1. 哪吒闹海。这是全书最富传奇色彩、最具反叛精神的故事之一。

 情节:哪吒在东海口的九湾河洗澡,用法宝“乾坤圈”和“混天绫”搅动龙宫,打死龙王三太子敖丙,并抽其龙筋。东海龙王敖光上门问罪,逼得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以谢父母。其后,太乙真人用莲花莲叶为其重塑肉身,使其复活并获得更强大的神通(风火轮、火尖枪等)。

·亮点:哪吒对父权与命运的反抗,其悲壮和重生过程深入人心。

2. 姜子牙渭水垂钓。

情节:姜子牙奉师命下山辅佐明君,但时运不济,曾卖面、开算命馆度日。最终隐居渭水之滨,用直钩(离水三尺)钓鱼,留下名句:“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周文王姬昌听闻后,亲自聘他为相,拜为“尚父”。

亮点:奠定了姜子牙作为周朝开国功臣的地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千古歇后语。

3. 妲己祸国与比干挖心

情节:九尾狐附身的妲己蛊惑纣王,发明炮烙、虿盆等酷刑残害忠良。亚相比干因识破妲己妖身,被妲己设计陷害。纣王逼比干剖出“七窍玲珑心”做药引。比干因姜子牙符咒护体暂未死,但途中听农妇说“人无心即死”而倒地身亡。

亮点:忠臣的悲壮结局,将纣王的昏庸和妲己的狠毒推向极致。

4. 文王食子肉

情节:纣王因疑忌西伯侯姬昌(文王),将其囚禁于羑里。姬昌长子伯邑考为救父,献宝给纣王,却被妲己陷害。纣王下令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姬昌为保全性命以图日后复仇,忍痛吃下。

亮点:极致的忍辱负重,凸显文王隐忍与纣王残暴。

5. 杨戬收服梅山七怪

 情节:商周大战后期,纣王部下招来梅山七怪(白猿、猪、牛、蛇等妖精)助阵。杨戬凭借七十二变化和哮天犬,逐一识破并收服七怪,最经典的是与白猿精袁洪的斗法(二人皆通变化,杨戬最终用女娲所赐“山河社稷图”擒之)。

亮点:展现了杨戬的机智与神通,是神魔斗法的精华段落。

6. 十绝阵与九曲黄河阵

情节:截教仙人摆下“十绝阵”(天绝、地烈、风吼等),阐教十二金仙陆续破阵,伤亡惨重;其后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为兄报仇,摆下“九曲黄河阵”,用混元金斗困住十二金仙,削去其顶上三花、胸中五气(废其千年道行),最终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亲自出手才破阵。

亮点:规模宏大的神仙团战,法宝与阵法的极致对决。

7. 诛仙阵与万仙阵

 情节:通天教主(截教教主)为报复阐教,先后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元始天尊联合太上老君、西方准提道人、接引道人四圣共破诛仙剑阵;万仙阵中则爆发全面神魔大战,截教惨败,通天教主遁走,截教覆灭。

亮点:阐教与截教的终极决战,奠定了封神榜的结局。

那么,为什么这些故事著名?(1)人物鲜明:哪吒、杨戬、姜子牙等角色已成为中国神话IP的顶流。(2)戏剧冲突极强:融合了忠奸、善恶、天命与反抗等主题。(3)想象力磅礴:法宝、阵法、神通斗法等内容影响后世无数文学作品等。

(六)《封神演义》中金句

1.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2.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3.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完,仙道远矣。

4.善者福,恶者祸。

5.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6.大抵天生大法之人,自有大法之人可治。

7.为将行兵,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

(七)简评《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是,商朝末年,纣王(帝辛)昏庸无道,宠信妖妃妲己(九尾狐附身),残害忠良,致使天下大乱。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等辅佐下起兵伐纣,得到阐教(正道)支持;而纣王一方则得到截教(左道)助阵。最终,商周之战演变为阐教与截教的神仙斗法,战死者皆入“封神榜”,受天庭敕封为神。

《封神演义》的核心主题有:(1)天命观:商朝气数已尽,周室当兴,一切皆是天道安排。(2)正邪之争:阐教代表正道,截教代表旁门,但最终封神榜融合两派,形成天庭神系。(3)忠义与牺牲:许多角色(如比干、伯邑考)为正义牺牲,成为道德典范。

《封神演义》的文化影响。它构建了中国民间神谱(如雷神、财神、哪吒、杨戬等),深化了道教神仙体系,并与《西游记》等作品共同塑造了东方神话宇宙。其故事被多次改编为影视、游戏和漫画作品。

(八)《封神演义》与《西游记》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们在小说思想上既有相近之处,也存在着差异。

对传统题材的因袭和继承:两部小说都对传统题材有明显的因袭和继承,但作者在前人的框架和故事基础之上,又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思想观照,超越了旧有作品的传统局限,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宗教立场的差异:《封神演义》重道抑佛,而《西游记》重佛抑道。在《封神演义》中,佛教的如来和观音菩萨都是道教出身,而在《西游记》中,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都得给如来行跪拜之礼。

时代背景的不同:《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发生在商周时期;而《西游记》则以玄奘西行为背景,发生在大唐时期。

成书时间的先后:《西游记》成书于嘉靖年间,而《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生活在隆庆、万历年间,因此《西游记》的成书时间要早于《封神演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ll《封神演义》(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ls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