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绘心理想法
四首菊花七律解读《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才华

四首菊花七律解读《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才华

作者: 剌剌秧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21:47 被阅读0次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以菊花为诗题是宝姐姐替史大妹妹想出,虽众人赞了黛玉那句"无赖诗魔昏侵晓″,但低调内敛的蘅芜君的菊花一诗文亦是可圈可点。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篙旧圃秋无际,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西风愁起,小圃中的秋菊,江边的红蓼花白色蒹葭或还有白蘋花,我们的视线一下转到秋圃园中与红蓼滩头,当诗人撑一箭风快、半篙波暖来寻觅秋丛时,却未寻到。陶公笔下“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宝钗笔下"瘦月清霜梦有知",陪伴秋菊的只有清瘦勾月以及肃杀清霜,已经冷冷的,再有就是凄冷的梦了。这是秋圃里菊花的寂寞与孤芳自赏,又何尝不是宝姐姐的呢?她把屋子里布置的像雪洞,不喜饰品香花。食的药也唤作冷香丸,宝姐姐是名门淑女的典范,时刻不忘女德女诫,那个望秋雁坐听晚砧的她,忆的是寂寞东篱内的一丛菊,亦是于大观园中照见自己。

画菊    蘅芜君

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淡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题画诗关键于把画写活,但此诗开篇又略有些讽黛玉的目的,潇湘仙子那句“无赖诗魔昏侵晓”在宝钗看来着实狂傲,故才题画菊暗讽。于丹青间聚叶攒花,且花有霜色霜痕,"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此刻菊已画成,先观其风前之影,又至腕底生香,似乎画中风菊吹香了诗人腕,于画中跳脱出来。结尾处"粘屏"又以趣见胜,可见宝姐姐的幽默,把画写活,宝姐姐成功做到了。但如果看黛玉的《咏菊》诗内"一丛陶令文章色,千古高风说到今",再看宝姐姐的尾联,又像是讽刺了。可能是她们作诗时误看了对方的诗卷,那就没处可知了。其实黛玉和宝钗的比较经常是无声无息的。

采菊    蘅芜君

采采霜英莫待残,拣来称意料应难。

蜂须香重回身惹,麂眼秋多出手寒。

商略幽妆停玉翦,忖量高格避金盘。

休言老圃风光尽,还与骚人伴箨冠。

以下两首诗选自《红楼春梦》,其中宝姐姐的两首菊诗。首句"采采霜英莫待残”,似化用了"伤彼惠兰花,英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是用来反映待嫁女子青春有限,等待不了多时而怨男子轩车不来的。而宝姐姐虽嫁给了宝玉,但却未曾被珍惜过。颔联与林逋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侧面烘托。同时"寒""香"″惹"等反映菊花之香冷孤傲难以接近。颈联的玉翦、金盘可见其贵气,但菊花之高格却是连玉翦金盘都是要回避不要的,似含金玉良缘不成之怅恨。尾联的簪花着冠实是惜花又是惜人。九日过后依旧赏菊簪菊的人才是真爱菊花。

担菊    蘅芜君

移取篱栽趁晓暾,筠笼稳载到柴门。

压装影重秋无价,过陌香多梦有痕。

一路西民黄叶径,满肩寒雨白沙村。

金对汝须沉漉醉,莫负霜天老瓦盆。

此诗写担菊的过程,于晓日初升之时,极言其早其重视移栽,于柴门到权门,经历了黄叶径,白沙村以及无数风霜,最后劝其"漉金对汝须沉漉醉,莫负霜天老瓦盆",于仕途便是"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不易;于感情便是渴望其金玉姻缘被宝玉珍惜,莫要辜负。

看过这些诗词,是不是觉得宝姐姐超有才华呢?时光静好与君语,现世安稳与君同。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首菊花七律解读《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才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m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