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曾经学习的某个写作课程,就特别强调写故事要制造冲突,起承转合,一波三折,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反转和矛盾。
嗯,这个课程我学了一个多月,写了一个故事,然后,没有然后了,老师的评价是没有爆点,修改,得修改。
没有继续,一来懒,二来还是懒,没有把市面上赚钱的故事拆解很多遍的冲动,于是,躺平,不写了。
我其实不喜欢跟风。当年很多人看《去有风的地方》,愣是没有观看的欲望。
几年过去了,点开了这部电视剧,它确实是部好作品,吸引我看下去。
豆瓣评论有句话,深深得触动了我。“他们怎么有这样大的胆子,在习惯了追逐戏剧冲突的环境里拍这样一部上星剧,只为了讲如何治好一个女人,疗愈的过程,只靠小而美的细节。 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好认真,好小心翼翼。”
突然意识到,激烈冲突可以增加故事的看点,可以创造出好故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好故事都必须有激烈冲突。
我喜欢的电视剧,比如《倒数第二次恋爱》《去有风的地方》,娓娓道来的叙事,没有刻意制造焦虑,没有刻意贩卖惨况,只是用一个个简单的小细节,勾勒出普通人的人生百态。
有时候特别喜欢写出优美语句的人,在想怎么懂得这么多,文字运用这么精妙,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只会一些干巴巴的平实的文字。
真的,不擅长描写,不擅长叙事,更多像是意识流。
似乎也没必要给自己下定义。
好不好是后面的事情,先开始才对。
曾经有段时间,也挺想去云南旅居的,当然没有成行,毕竟要上班。
后来,旅行去过丽江、去过大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大理的自然风光的确很美。
只是,短期旅行毕竟只能走马观花,真正沉下心来,过当地人的生活,需要有放下一切的勇气。
许红豆、马爷、大麦、娜娜、胡有鱼,他们做到了。
远离了曾经的生活,来到有风小院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舔舐伤口。
作品没有刻意地宣扬谁、鼓吹谁,更没有漠视,没有贬低,只是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用影像记录着迷失之人的精神彷徨,以及,他们期许的未来。
好的作品,应该贴近生活。
好的故事,应该打动人心。
不该是急功近利的矫揉造作,不该是纸醉金迷的虚伪陈腐。
那些浮华喧嚣、那些攀比斗狠,都不是平凡人的人生轨迹。
不堪重负依然坚定前行的担当,懊悔失意依然佯装平静的倔强,痛彻心扉依然敢于奉献的善良。
所谓人生,就是在这些平凡又细碎的生活中,慢慢地体验、慢慢地经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