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济华路上的晨光文具店拿东西,走到文具店门口,旁边一个关着门的早餐店前坐着三个晒太阳的老大爷,差不多七八十岁的样子,从我骑着车子走近就齐刷刷地盯着我看,我在他们的注视下停车,支好脚撑,然后拔下钥匙,被他们目送进文具店。
拿完东西出来,在门口又被他们的目光迎接,看着我把两个大塑料袋放到踏板上,掏出钥匙开锁,又目送着我骑车远去。
每天在路上都能见到坐在街旁看人来消磨时光的老年人,从早上出门就看到的坐在楼下看人的房东老大爷,到将军路上有和卖东西的红发女人并排而坐的几个老太太,太阳暖和起来后,路旁的花坛上这里一簇,那里一堆地坐满老人。以前只看到新闻上说中国的老龄化严重,现在才注意到这些无处不在的无聊老人。
回来路过加油站,加油站前面有一个花坛,花坛靠近南面的通道旁有一个配电箱,周围用木栅栏围着。几个老年妇女坐在木栅栏下,有三个正在那里聊天,另一个离得她们比较远,闭着眼睛倚着栅栏打瞌睡,冬日正午的阳光照在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些红晕。
第一次听到“晒暖”这个词,是听岳云鹏的相声,当时以为是故意搞笑,后来来到省城打工,在几个兖州人口里又听到这个词,才知道是地方方言,我们通常叫做“晒爷爷”。在我们老家楼前坐成一排晒爷爷的老大爷们,自称是“等死队”,被出来进去忙忙碌碌的年轻人羡慕时,总是说:可别羡慕我们,活到没事可干只剩下晒爷爷,也就离死不远了。
自己到七八十岁也这个样子吗?在路上,我问自己。现在自己的答案肯定是不会,因为自己有很多的事现在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不说,光那些好书自己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还有喜欢的运动,喜欢的旅游,都等着以后完成任务有了时间之后去了却心愿。
可话又说回来,人生无常,二三十年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姑且算是没病没灾活过这二三十年,再想去长时间地读书,去旅游,去运动,那老眼,老腰老腿的受得了受不了还不知道。
但是我决不会像在街边晒暖的那些老头老太太那样,无聊地盯着每一个在他们面前路过的人看,以后有了大把的时间,我会多培养几个爱好,多学点东西,用各种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精神,让余生中的每一天都充实和无悔。
动那个脑子干嘛,知道那么多事有什么用?这句话是去年小喇叭说给我的。是啊,读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事有什么用?还不是和别人一样不吃饭一样饿,不喝水一样渴,日子还不如连贵州都不知道是地名还是人名的人过得好?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过这样一段话: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有滋味”,是一种味觉,更是一种丰盈人生的写照。此后余生,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多用些无用之功,多做些无用之事,不为无用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呢?
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