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高考那年玛蒂娜似乎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第二年瓦尔听说她去了外地上大学。不过她去的不是不是都柏林,而是戈尔韦;学的也不是医科,而是艺术。今年夏天她再次出现-戴维安排她周末来“孔雀”打工,玛蒂娜十九岁了,出落得亭亭玉立。上班的第一晚,她蹬着齐膝皮靴,搭配精心挑选的粉色紧身衣,头发染成火焰般的亮橙色;她的眼里闪烁着杀手般的寒光,分明地告诉每个人:昨日那个土里土气的书呆子已经一去不返了。一《格兰贝的年轻人》

一·瓦尔的初印象
瓦尔第一次见到玛蒂娜·博兰的时候,她是个孩子的模样,二八年华,不爱说话,勤奋好学,戴着牙箍,婴儿肥,玛蒂娜的样子是稚气的 。在父亲的谈资里,她应该去都柏林上大学,可是她却去了 戈尔韦。抛却了医科,选择了艺术;放弃了一成不变的常规思维,在19岁的年纪,让自己的服装风格焕然一新。
二·寻求的无非是自由
其实玛蒂娜可以不改变,她可以永远活在自己的时间里,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每天翻着白眼,唉声叹气,拿起一本厚厚的关于生活的书籍,接着埋头苦读、生无可恋。
可是,为什么呢?明明这么痛苦,明明我们并不想这么去做。
限制了自己的思维,等同于关闭了自己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命运的操控手,却偏偏把这份责任抛给上帝。当个体将生活的波澜归于一个原点,我们每个人都在体制内。
我害怕,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
我害怕,会遭受流言蜚语。
我害怕,一切都会向着未知的存在去发展。
但一切,又会怎样呢?
现在难道,不痛苦么?现在的现在,难道说不改变就很幸福么?也许将会遭受社会的毒打,可是你要求的是能触碰到星辰的快乐。既然忍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就不要想轻而易举地去回避物质层面上的缩减。
玛蒂娜看起来放纵了自己,可是这个女孩解放了自己的身体,也解放了自己的思想。
玛蒂娜轻笑着投入了瓦尔的怀抱,一个大她十岁的男人。

三·我们每天在做什么
三点一线,工作不同,时间的流速也会不同。有时,与你心意相违背的,你会想逃避去做这件事情。相反,如果这件事情你很喜欢,你就会花大量的的时间沉浸在里面却不会感到厌烦。
在活着的这段时光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张脸。
在小说中,瓦尔等待着他自由的、活力的、充满秘密的情人。他在一群纷杂的琐事中守着自己的领域,一如往常,按着自己的习惯。没有人会瞧不起他。他脸上的神气像山一样稳重,充满了欺骗性。
而玛蒂娜却走了,她一头撞进了“花花世界”。她随着心意离去又归来。
在社会里,在每个人存在的空间里,有的人成为了演员,有的人永远在幕后,有的人成为了舞台的导演。
愿我们·每个人在自以为看透世相之际,都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导演。
文丨清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