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告诉我,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受他人影响。
关于作者
阿尔伯特·埃利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在美国心理学界的“十大应用心理学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力压弗洛伊德。他开创的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心理临床疗法,他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小布什、克林顿、希拉里等美国政要所推崇。
一、四种常见的情绪问题
1
过度烦躁
例如紧张,沮丧,恼火,担惊受怕等。过度烦躁经常让我们把事情搞砸:比如因为紧张,高考失利,面试表现差等……当我们处于过度烦躁的情绪中,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决策水平都会大幅下降。
2
过度生气
例如戒备,被激怒,愤愤不平,嘴不饶人,脾气暴躁,挫败等等。过度生气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决定。
3
过度抑郁
例如无精打采,一蹶不振,郁郁寡欢等。过度抑郁由于太过流行,甚至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例如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丧”。过度抑郁堵塞了人们的灵感和激情,让人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4
过度内疚
例如过分自责,过分悔恨,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等等。过度愧疚容易控制一个人,甚至将人引向歧途。例如,父母因为陪伴时间太少,对孩子过度愧疚,溺爱纵容孩子,甚至成为孩子犯罪的帮凶。
二、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1
情绪ABC理论
埃利斯在情绪ABC理论中提出:如果把我们的情绪比作字母C,把让我们有情绪的事情比作字母A,把对事物的看法比作字母B。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持有的信念、看法和解释,也就是B,才是引起情绪C的直接原因。简单来说,就是B决定了C,而非A决定了C.
情绪来源于我们对事件的信念、看法和解释。如果我们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如果不合理的信念根深蒂固,我们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2
种导致情绪产生的思维模式
A.灾难性思维
把任何事情都往坏处想,杞人忧天。 这种思维方式通常是从“万一……怎么办”开始的,比如,“万一我的演讲忘词了,我一定丢脸死了、” “万一我和他打招呼,别人会笑我怎么办?” 用无数个负面的假设使自己陷入不安和焦虑中。
B.绝对论者思维
绝对论者思维倾向经常以“我必须……”“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只能……”“我非……不可”等形式出现,如我应该成功,我应该结婚,我应该有豪车,应该住在大房子里……有这样思考方式的人就好像提线木偶,被各种社会认同和流行操控。这种思维会让我们长期陷入自责与不满,失去自我。
C.合理化思维
合理化就是对任何事都没有反应,用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将消极行为合理化,然后骗自己接受。例如“这个班人人都作弊,所以作弊也没人在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然而否认无法回避问题,内心深处对于逃避问题的焦虑,会一直压迫着你。
3
这三种思维方式引发的10种不良心态
A.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B.不允许自己在重要任务上失败;
C.人和事都应该朝想要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是就无法忍受;
D.如果发生了什么坏事,一定要找个人骂骂才痛快;
E.杞人忧天,思考问题过度消极悲观;
F.认为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法,必须立即找到这些方法;
G.喜欢逃避困境和责任;
H.无法投入,对任何事只保持若即若离的关注;
I.认为过去对你影响太大,它们造成了你此时的感觉和行为;
J.觉得坏人坏事不应该存在,当他们存在或发生,没有应对措施。
三、如何看待问题,减少负面情绪
1
把“不得不”改为“我选择”
把“不得不”改成“我选择”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引导你关注你能改变的地方,而不是死盯着你无法改变的事物生气烦躁或是陷入消极。这也是理性情绪疗法中提倡的,关注你可以改变的B,而不是已经发生的A 。
例如,妻子面对经常晚归的丈夫, 如果她希望丈夫可以早回家,那么比起指责丈夫和倾诉自己的哀怨,更有效的方式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沟通才能让丈夫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丈夫认识到早点回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接受现实
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能帮助你内心平静。这样做表示你充分理解世事无常,承认自己暂时的无能为力,于是你选择先接受这个结果; 当你认识到一件事发生的合理性时,你就很难为此产生过激的情绪。
例如,电影《教父》中,面对联邦调查局的威胁,教父唐·柯里昂虽然内心厌恶,但他明白自己并没有能力真正打击到对方,发怒只会招来麻烦,因此他反而非常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