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被代代相传至今。那么, 什么叫真正的勤俭节约?我感觉太多人都误解了它的内涵。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增加销售量,商家最普遍的促销政策就是量大打包卖,折合单价更便宜。人的本性是害怕吃亏,害怕失去。少买吧,单价贵,会感觉吃亏了。这也是很多人经不住优惠,一不下心就买量大的原因。
有些东西多了,可以及时用掉,没有关系的。有些东西,比如食品类,量多了,吃得就不香了,甚至还会不自觉浪费了。
都知道买的贵吃得便宜,买的便宜吃得贵的简单道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买多的,因为单价便宜。于是吃了一顿又一顿,只要不坏就一直在吃,甚至稍微变质了,还要凑合着吃几顿。如此饮食,身体受得了吗?
我做饭喜欢吃多少买多少做多少,要求顿顿吃新鲜的。如果一定要剩下,立即趁热入冰箱,次日睡觉前必须吃完或者扔掉。曾经有人说:“谁有功夫顿顿吃新鲜的,又麻烦又浪费。”对我的这种行为厌恶的不行。问我,一直坚信自己这么做是我的好习惯。
为了记录自己一天到底吃多少东西合适,我买了克称,对我吃的所有的东西都进行称量和记录。这样时间久了,对自己某种食物吃多少就有个大致的了解。我就可以较为精准计算买的东西与对应吃的时间长短。
我爱吃香菇,最小份是250克,再多是500克,再大一点的是1千克,当然还可以买多份。买得越多越便宜。适合我的是500克,因为我一顿可以吃250克香菇,分两次两天做着吃。这样就可以在24小时内将香菇吃完并且保持较为新鲜的状态。馒头两日内吃完放冷藏,更多直接入冷冻。
冰箱保持减少东西,绝对不搞得满满的。我宁愿冰箱空点,也不准备很多立即可以食用的美食。并且,我几乎不吃零食。因为我觉得吃零食损害健康也浪费,都是坏处。
当然,到我这里面肯定是饿不着的,只是当你想在非吃饭时间额外添加吃的时候,你吃到的时间不是立刻而是要过上一段时间才会有。也就是,要额外吃东西,必须动手做才行。人往往因为获得食物的难度增加和时间延迟而思考并优化自己的行为,所以不让家中留有太多即食的食品,而是顿顿新鲜的模式,也不失为管理好自己饮食习惯的好办法。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