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属(别名:黄莺),雀形目黄鹂科中型鸣禽。[1]其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它树栖性,以昆虫、浆果为主食,鸣声洪亮悦耳,分布于欧、亚非、澳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麻雀(Passer)是文鸟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
麻雀栖于有稀疏树木的地区、村庄及农田。在中国东部替代家麻雀作为城镇中的麻雀。[1]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世界共27种,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相当广泛。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节选自百度百科
黄鹂鸟,这个名字,对于我并不陌生。缘起还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
江西修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那首: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
因为诗句的有名,于是对于这百转千回的黄鹂鸟就有所期待,有所期许……
办公室窗口真好有一颗枫杨树,枫杨树的特点是春秋季更替的特别明显,暮秋时分就纷纷扬扬的落叶,而初春时分则抽条吐蕊,转眼就绿满枝头。
这种节律性的植物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时间!
光阴似箭,似水流年……
所以中国古人诗句里堪称经典的如,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又和黄庭坚的这首“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即便是哭着流泪满面的去问花,或者是问百啭千声的黄鹂鸟,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都被一阵风吹走了,不是吹过了秋千落于泥淖,就是吹过蔷薇飞向远处……
这风,或许就是时间,而这花和鸟,何尝不是我们问天地、问众生、问自己?
谁又能给我们答案呢?谁又给了我们答案呢?谁又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呢?
扯远了,但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这么婉转隽永,我想除了音韵上的美、气韵上的达,更有其诗词里的哲学人生吧?形而上,给我们以更高的视野和角度去俯瞰天地、俯瞰众人、俯瞰自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当然,在我们办公室窗口婉转叫个不停的却不是黄鹂鸟,而是麻雀。
虽然麻雀也有棕黄色的羽毛,但经过图片的识别还是非常容易确认的。
这正应验了凡事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力 2023年3月16日 癸卯年二月廿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