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交电商」成为了热词。国美、小红书、贝贝网等平台进行社交电商的探索,阿里、京东等老牌电商巨头也纷纷试水社交电商,加上不断加码的云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再次步入群雄割据的局面,五环之外的血腥味越来越浓。
一、社交电商综合平台增速迅猛

据天猫交易平台永淘网了解,仅2018年,就已经有5家企业迈过了千亿大关,第一梯队玩家数量增加。其中,京东、苏宁、唯品会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阿里用了5年,而起步较晚却被资本看好的拼多多仅用了不到3年。反观2010年,千亿俱乐部仅阿里一家,这几年依靠巨额流量的加持,国内电商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二、规模与流量是成败的关键
自网络购物兴起以来,很多人将淘宝和京东视作电商行业的两座大山,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消费场景逐渐多样化,主流电商战场逐渐由货架模式的传统电商转向基于用户体验和社交裂变的社交电商。

电商平台有成有败,相同的流量群体决定了当当网与淘宝等综合电商不同的走向,而不同的流量群体决定了拼多多、云集等独角兽的后来居上。
综合性电商平台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等被我们所熟知的平台,所售卖的商品类型比较全面,可以满足消费者几乎所有的日常需求,从而拥有比较高的GMV。然而,在某些比较特殊的垂直细分领域,由于专业性不足,综合性平台无法做到其需要的服务。
三、捆绑圈层和社群的重复购率
社交电商的核心思维是基于移动社交的分享与裂变,在整个裂变过程中,社交电商通过人的圈层和社群,锁定相似的一群人,提供精准、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以口碑传播代替市场广告费用,以粘性触达、用户关怀代替显性购买需求。
以社交为中心的社交电商买家复购率高于传统电商的30%以上,交易转化率高于传统电商50%。但现有的社交电商平台,如网易考拉、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以电商交是为主,是一种伪社交电商。未来的社交电商趋势将转变成以社交为主体,电商交易成为社交的附加服务,用户通过强关系撬动弱关系,完成之前从未有平台能达成的可持续性强粘性高复购率的新零售电商模式,从而发掘出社交电商最大的潜力。
会员生态下的新社交电商3.0时代,2019年将成为社交电商变革的分水岭,未来,占据社交电商主体的不再是爆品与流量,而是会员、共享与社交。
四、流量就是大量好友或追随者
十年已过,微博依然是中国社交与媒介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月活用户4.65亿,日活用户达到2.03亿,仅低于微信与QQ。如今也在开始入局私域流量。
然而,微博并没有可圈可点的重大产品创新,“微信从聊天工具到有朋友圈、从公众号到微信钱包,再到小程序的诞生,每一步都是重大进化,相比之下,微博给出的惊喜并不多”。
社交电商玩的最好的是大V、网络红人,这部分人是社交属性获得了大量的好友群体或者说追随者。然后通过线上交易完成了变现,这里的线上交易不单指实物销售,知识付费均可以归纳为这一类。再深究直播变现也能归纳其中,因为也是通过视频与用户建立联系。
当前的抖音还只是视频平台,与图文视频综合体微博相比,仍有明显的功能区分。而不断产生爆款的“APP工厂”字节跳动,通过APP矩阵将用户打通,联手对抗的力量足矣让互联网“老厂牌”感到危机。
五、五环之外的社交电商新战场
虽然大家从农村淘宝、淘宝直播、天猫小店、以及阿里巴巴B2B在乡村的产业带等步骤分析,下沉市场(五环之外)是阿里和拼多多的战场,其实不然。拼多多、快手、趣头条和水滴被称为下沉市场的“四大天王”,它们与下沉市场可谓互相成就,前者因后者而坐大,后者因前者价值被重估。
这一部分中做的最好的是早期的淘宝客,通过将淘宝的产品借助QQ或微信推荐给用户,用户购买后赚取佣金,早期的淘宝客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其实现在很多人披着社交电商的外衣所做的还是淘宝客的生意。
而当下的拼多多也是如此,在有电商供应链基础后,让用户自发的去借助社交工具进行拼团或砍价进行的裂变推广(不得不说拼多多将电商+社交玩到了极致)。
当然还有京东,“京东来自三到六线城市的低线市场用户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我们现在的新用户当中,有将近七成来自低线城市;整体用户里面超过一半来自低线城市。”
据天猫交易平台永淘网了解,2019年9月,微信将为京东拼购开启独家一级入口,即在微信发现打开“购物”,便可进入京东拼购。在本次8月13日在财报电话会上,徐雷进一步解释,微信一级入口主要是针对女性和低线市场的新模式,将采用低扣点方式吸引更多商家与商品,满足低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京东的布局不止于此。在线下,包括京东专卖店、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新通路,尤其是正在扩张的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等亦在加速潜入下沉市场。资本则是另一个手段,最近几个月,京东先后投资五星电器、迪信通、港股上市公司彩生活等,无一不剑指“五环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