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纯属乱弹,这是书评,客观评价,见仁见智,不喜点x。
她不是个坏人。
但也不是个好人。
作为一个配角,她是王氏, 是主母,是大娘子,是角色与身份的象征,唯独不是独立的自我。独立的自我,对她来说,也太奢侈,既不现实 ,也不可能。
《知否》里的王氏与如兰,反而是电视剧比小说让人感觉好一些的角色。
王氏嫁给盛宏,是王老太太的意思。因为爱重盛宏人才,拍板定了这门婚事。婚后,王家也成了盛宏仕途上的一大助力。
新婚燕尔,也有过温存时光。夫家银钱富足,家世清贵,她一不用给婆婆站规矩,二无妾室来烦心,三来夫婿人品俊伟。闺中姐妹羡慕,她脸上也有光。
王氏是嫡次女,从小被养在小镇上的叔叔家里,叔叔对她溺爱有加,限于小镇的环境,见识有限;她十岁后才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只教她管家理事,有爱无教,缺乏完美应对大家庭复杂关系的能力。
虽然我私以为,这是王氏的长处,虽然从小父母未曾陪伴,她却得到了叔婶无条件的爱,她不够聪明,失之鲁莽糊涂,但并不恶毒。于读者而言,是长处,于小说角色自身而言,在大家庭中,面对林姨娘这样的对手,难免吃亏。
如兰同她一样,性格直率暴躁,但因为林姨娘和墨兰的从小“磨炼”,她不糊涂,比母亲更会处理婚后的夫妻关系,婚后生活也和和美美。
如兰长大后令我改观,少了点小时候的刁蛮,虽然和母亲王氏一样易怒,如兰却是寂静院子里唯一的光亮色彩。她虽然心心念念要压倒墨兰,但却还是选择了爱情。她的“人活在世上哪能不吃苦呢?大姐姐也吃过苦,墨兰也吃过苦,但是只要文哥哥和我一条心,苦总会过去的。”让我刮目相看,刁蛮任性的如兰也长大了。
新婚时,王氏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着里外两手抓 ,把盛府牢牢捏在手心里,她自个儿,却又不是个聪明圆滑的料儿。她家世比夫君强,便有了些“背靠娘家,威镇夫君”的做派,且性格急躁直接,天长日久,龃龉便生;一不留神,被挖了墙角。
王氏不是个心机深重的人,对于内宅勾心斗角的各路神仙来说,她失之“蠢笨”,对夫君盛宏来说,她无法交流。谁不想要个温柔可心的伴侣,盛宏并非没用窝囊的男人,王氏要了银钱人事的里子,却不委婉行事,失了盛宏的面子。古代以夫为天,盛宏失了面子,王氏哪里有好果子吃,渐渐的里子也就没那么好看了。古代女子的人生真是极不容易,后宅也是战场,需不断的斗智斗勇啊。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进度。随着从力求升官发财到在官场立稳脚跟,盛宏的需求层级也是在逐渐递增。
起先面对妻子的种种不如意,他基本能够忍受,但到了后来,夫妻的摩擦越来越多,他在官场上慢慢站住了脚跟,于是感情需要就上升到了和事业需要同样的位置,于是,貌美聪明的林姨娘应运而生。
盛宏不仅是文人,更是士大夫。风花雪月,王氏不懂;官场争斗,王氏也不懂;林姨娘呢,出生官宦人家,聪明伶俐,恰如一朵解语花,契合了盛宏的精神需求;她又貌美,满足了肉体需求,这一来二去,不就上升到感情层面?
王氏和林姨娘不走,也不可走同一路线,她们长处不同。书中如兰长得和王氏相似—有福气的圆盘脸。王氏相貌平平,论姿色,论女性魅力,和林姨娘比,王氏完败;论性格手段,王氏性格急躁糊涂,完败。但王氏有她的优势,与生俱来的优势,只是,虽有了家世,她却没有学到王老夫人的手段,只能节节败退。
王氏的直肠子,连明兰都暗暗吐槽,既然林姨娘已然成了贵妾,生了孩子,先手已失,最适合王氏的,还是亲情牌品德牌。当不了刘德华,咱可以当欧阳震华,好好伺候婆婆带带孩子,那还是很有赢面嘛。
可这条路只适合心里看得开、行动做得到的人,王氏做不到。
为什么明兰会在心里提出这条路呢?因为古代官宦家庭,以孝为先,且极重颜面。小说中的盛宏,是标准薄情士大夫,万事以家族的利益、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王氏和林姨娘的争斗他心知肚明,却觉得不过是后宅小事,他安心享用美色;康姨妈谋害老太太,他顾虑家族脸面、仕途,打算高高挂起轻轻落下;虽然也马有失蹄,让墨兰如兰和外男“私相授受”;大部分时候,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不至于像电视剧中爱林小娘爱的死去活来的。墨兰林姨娘事发后,他退了步,但也毫不手软把林姨娘打发掉。
王氏性格易怒,总是被林姨娘气得形象全无。一个哭天喊地的泼妇,一个楚楚可怜的美人,你的心往哪里偏?这不是明摆的嘛,何况林姨娘还有一张黑的说成白的嘴。
卫姨娘死后,盛宏质问林姨娘,她先是哭倒在地,表白自己孤苦无依,再暗指王氏对她无情,说的百转千回,情深似海。中心意思:我对老爷是真爱,我好可怜好无辜。
一个出身官宦人家的小姐,虽然落魄了,然而养尊处优了十几年,她有勇气这样当着下人的面表决心表痴心,说跪下就跪下,该求饶就求饶,哭就哭,争就争,妈呀,影后级人才啊。
老姜都很辣,如盛老太太,王老太太。盛老太太自不用说,目光如炬,聪明睿智。王老太太嘛,且不提这看女婿的眼光,康姨妈事件爆发后,她对女婿盛宏晓之以情,动之以利害,使出了专业级说客的水平,真的是厉害!但她两个女儿都没教得好,一个笨,一个毒,没有沿袭到她的聪明才智。
王氏呢,脑子不够用,手腕不够使。对庶女们心偏到太平洋去了,但是从现代人的角度,谁会对小三的女儿视同己出?谁会对分薄自己儿女家产的私生子爱重有加?要么图谋甚远,要么脑子秀逗了。
王氏,既没这个心机,也没这个“胸襟”。她得势时不知收敛,失意时不懂筹谋,更多的时候随着自己的脾气和性子来,对婆婆也不大孝顺,和媳妇海氏没法比。
但是,王氏有优点。
第一、心不太硬。林姨娘、康姨妈身上都有人命案,而王氏最多也是想想让那些竞争对手生生病,不能邀宠,还没到要谋害性命的地步,心不算太硬。
身边的刘妈妈劝她时也说:那时如果对老太太再尊重些,把林姨娘的孩子落了,不让她进门,又岂是这副光景?当然了,这绝对不代表她是个良善的好人,因为完全纯良的好人,在大宅门活不下去。
第二、有一颗慈母心。如兰坚持要嫁给贫寒举子文相公,如若王氏硬要坚持,如兰终会让步。但王氏发了通脾气后,还是立刻大力为女儿筹办婚事。她心疼女儿婆婆粗鄙,心疼女儿夫家清寒,私房钱死命的塞。女儿华兰,她只希望她能嫁个有担当的男人,夫妻和睦,将来生儿育女,一生平顺,真心考虑了女儿们的终身幸福。
她的儿女们都不错。长柏,是原著中极为出众的男子角色,华兰美丽又正派;如兰也通晓世事。因为林姨娘的阴影,王氏的女儿华兰如兰在婚嫁上都抱着一个念头:只要夫君和我一条心,那我定当不离不弃。
古代女子的命运,取决于三:1.命;2.运;3.自身能力。命,是出身背景;运,是运道经历;自身能力,是自身素质及经营家庭的能力。三者得其二,就会一生顺遂。
但在古代绝对的男权社会中,与命、运比起来,自身能力反而占少相对较少。在那个环境中,以现代的思想做法去生活,无疑螳臂当车,幸福与否,很取决于是否得遇良人。静安皇后惊才绝艳、盛老太太才华横溢 ,但都毁于遇人不淑。
论出生,论运道,王氏拿了手好牌,只是自个儿牌技不佳,让人扼腕。王女士就好像一个差劲的蹩脚导演,当她拍喜剧时,观众往往会痛哭流涕,当她拍悲剧时,观众却哄堂大笑;虽然片子也算卖座,但总叫人哭笑不得,不过好在投资方和制片还算靠谱,把握着大方向,整体总不至于赔本。
康姨妈事件爆发后,长柏要辞官,王氏落泪阻拦。
过了好一会儿,王氏霍的站起,一把扑到儿子身上,一边拉扯,一边连哭带嚎:“你不能辞官,不能辞官呀!……我的好孩子,你四岁就启蒙了,从南到北,哪个先生不夸你聪慧用心,早也用功晚也用功,不曾辍下一日!大暑天热出了痱子也不肯多动一下,数九寒天手上长了冻疮不肯少写一个字,娘心疼的什么似的……十几年寒窗博得功名,眼下你前程正好,不能叫娘害了你呀!”
为了这句让我落泪的慈母话语,给她一个中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