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诗词100/0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是重阳节,就读一首最贴近这个节日的诗。
这首诗是王维17岁的时候写的,17岁的少年王维正在京城求取功名,就写下了这么一首千古难易一字的诗,实在是惊才绝艳。
这诗的前两句,每一个字都非常讲究,开头的“独”、“每”二字,一下就把“独自在外已久”的状态表达出来;而两个“异”字连用,不仅声韵上很是优美流畅,也让诗意的传达更有分量;“倍”字则让思念的情意更进一步。前两句就像我们今天的金句一样,令人一听就牢牢印在脑海中,每到相应的情景就会自动蹦出来。
一首诗开头有这样两句,情感和语言的起调都是很高的,后续的内容很难接上合适的。但是王维不愧是王维,他非常巧妙地转换了视角,站在远方亲人的角度,写兄弟们登高插茱萸,却发现少了他。这种处理让诗意得以婉转,曲折有致,令人耳目一新,丝毫不会让前两句的高调低落平庸。这种写法在其后很多诗词中都会使用,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纵观这首诗,起头两句直率质朴,却道出了千万游人的所感所思,击中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最普遍的感受;后两句巧思意外,曲折婉转,将诗意恰到好处地延续了下去。
这首诗和王维后来写的山水田园诗是很不同的,写时诗人年纪虽轻,却已对生命有了不同寻常的体悟,由此也可以窥见其后期的思想倾向和诗作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