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翠萍 邂逅社工
一、情景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城市发展,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越来越多,老人因常年缺少家人陪伴,人际圈子又狭窄,疾病增加等原因,进而导致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出现问题,所以,如何协助空巢老人看见‘生命中的支线故事’,发掘自身内在资源,实现自我,显得日益重要。
二、需求评估
1.空巢老人因缺少家人陪伴,精神上易感到孤独、空虚;
2.空巢老人因身体机能退化,时常产生无能感、挫败感;
3.空巢老人因参与社会活动少,社会交际圈子越发狭窄。
三、优先权
使命:坚守工作者精神,致力于激发人的正面能量,让每一个人能心怀希望。
四、小组情况
1.小组名称:从‘心’出发——空巢老人‘有力量’
2.小组性质:支持小组
3.小组对象:10位空巢老人(65-70岁)
4.工作人员:2人
5.组员招募:A.通过微博、Q群等网络平台提前公告;C.到社区文化室,进行现场宣传及报名;C.协助开展其他活动时宣传本次活动。
五、小组目标
1.总目标:促进自我了解,发掘内在资源,实现自我,幸福享晚年;
2.具体目标:
A.发现生命的‘支线故事’,建构新的生命故事;
B.促进与人的沟通交流,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C.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
六、理论基础
叙事治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所遭遇的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都是因其以特定的叙事方式建构起来的,人并不等于问题,所以,工作者要在服务过程中,协助服务对象发现‘支线故事’,重新建构生活,消除原有‘问题’对自己所造成的困扰。
七、小组计划:
1.第一节:大家好 时间:8月2日 上午9:00-10:00时
活动时间目标内容地点
10min打破隔阂,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互相认识工作者先自我介绍,做示范,引导组员进行相互认识,促进了解。XX会议室
5min
活跃氛围,促进融入破冰游戏:左右交叉。
10min
让组员了解小组的目标、内容根据主题,工作者引导组员思考本次小组的内容与目标,以加深他们对小组的认识,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20min订立小组规范工作者引导组员一起探讨本次小组的规范,并形成小组契约。
10min重新认识小组1.工作者引导每位组员发表对小组的看法;
2.工作者总结、概括组员的观点,并澄清相关认识。
5min预告下节内容工作者对下节内容进行预告,温馨提示组员要严遵小组契约,及相关注意事项,。
第二节:说说我的身体 时间:8月9日 上午9:00-10:00时
活动时间目标内容地点
5min促进组员之间的深入认识和对契约的认同工作者组织组员进行互动,及重申小组规范与目标。XX会议室
5min
营造安全、放松的气氛播放轻松、快乐的健康歌
35min
互相分享身体的故事,促进了解与认识,发掘自身力量,学会正面对待身体的变化今日主题是:说说我的身体
组员轮流分享一件关于60岁以后,身体变化带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自己是如何去应对这个变化等。(工作者可先做示范)
15min总结及预告下节内容工作者带领组员一起总结本次的分享,感谢他们的参与,肯定他们的表现,最后,预告下节内容,精彩仍继续。
第三节:我的情绪我负责 时间:8月16日 上午9:00-10:00时
活动时间目标内容地点
5min回顾上节内容和引入本节内容引导组员回顾上节活动的重要信息点,及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XX会议室
10min
促进互动,让组员认识自己的情绪情绪寻实游戏
35min
通过外化技术,协助组员了解情绪背后的信念、价值观、希望等,找回自身力量今日主题是:我的情绪我负责
1. 轮流分享一个近日出现最活跃的情绪;
2. 给情绪做‘外化’:情绪命名、探讨影响、评估影响及论证评估。
10min总结及预告下节内容带领组员总结关于情绪的想法,肯定他们的表现,及预告下节内容。
第四节:遇见另一个‘自己’ 时间:8月23日 上午9:00-10:00时
活动时间目标内容地点
5min回顾上节内容引导组员一起回顾情绪的活动要点,引出本节内容XX会议室
5min
活跃气氛击鼓传花
35min
通过回溯技术,协助组员发掘生命中的‘支线故事’,不断丰厚生命的力量,认识另一个‘自己’今日主题是:遇见另一个‘自己’
1.回想、分享一个对您童年有意义的人或物,进而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15min总结及预告下节内容带领组员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引导他们分享对另一个的‘自己’的感受,预告下节内容。
第五节:跨越时空,对话未来 时间:8月30日 上午9:00-10:00时
活动时间目标内容地点
5min回顾上节内容引导组员一起回顾上节内容,介绍本节内容。XX会议室
5min
营造轻松、舒适氛围轻音乐欣赏。
35min
提升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今日主题是:跨越时空,对话未来
1.想象五年后的您是什么样子,在继续经历生活的历练与体验的您;
2.五年后的自己想和现在的自己说说什么 呢?
15min总结及预告下节内容引导组员分享本节的收获,做总结,结肯定,预告下节内容。
第六节:说再见 时间:9月6日 上午9:00-10:00时
活动时间目标内容地点
5min回顾上节内容及重申小组目标引导组员回顾上节内容,介绍本节内容重点。XX会议室
30min
回顾与分享一边播放活动相片,一边邀请组员分享对本次小组的感受、所学所得,及如何将所得在日后生活中运用起来等。
10min
处理分离处理个别组员的分离焦虑、负面情绪,尊重、接纳、理解他们的行为,重申日后还有一起学习的机会。
15min成效评估及作最后总结邀请组员一起做成效评估,及对本次小组的开展情况做简短的总结,最后,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下次活动再见。
八、评估
1. 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主要是对整个小组设计的环节与服务对象的转变进行评估。关于小组设计环节的调整,在实践中,出现调整的地方主要是在每日主题分享的环节,因参与人数是10人,但通常仅有35min的分享时间,平均下来,每个人仅能分享4分钟左右,局限与此,不能很好地让每个组员进行充分的表达,所以,从第三节开始,工作者在总结前两节课的不足之处上,一起与组员商讨,对小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将每节课的时间由60分钟调整为75分钟,这个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组讨论的氛围,使小组目标得以基本实现。
关于服务对象的转变,个别组员由一开始的沉默寡言,远离小组,对其他组员产生自我防御,到逐渐融入小组,参与小组的讨论、分享;同时,在工作者营造的轻松、安全氛围下,组员关系日益密切,也能够在他人的经验分享中,看到不同问题的应对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得到相应的情感支持与包容,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欢喜的收获。
2. 成效评估
成效评估,主要采用了问卷法与访谈法。在问卷法中,在活动结束后,工作者对组员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组员在本次小组的学习情况,收集相关小组的意见,以提升日后服务的品质。问卷主要涉及的基本问题有小组内容(目标)设计、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工作者的服务等评分,及在小组中,是否能认识1-2位新朋友,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是否能掌握1-2中应对情绪的方法;是否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生命中的‘支线故事’,重新认识自己等。在访谈法中,工作者与个别的组员进行了重点访谈,以全面了解组员对小组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把最深刻的感受及小组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分享出来,促使小组得以圆满的结束。
九、反思
本次小组主要是以叙事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封闭性小组活动。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工作者积极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氛围给各位组员,使他们能够在小组中互相信任,真实地敞开,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工作者主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存在,重点运用倾听、尊重、接纳、积极关注、真诚等专业技巧和叙事理论中的外化、解构、回溯等专业方法来展开活动,使组员能够接纳逐渐走向衰老的自己,正确面对生理上的变化,同时,能够接纳由于生理、社交等而衍生出来的无助、挫败、孤独等情绪,最后,能找回自身内在力量,幸福享晚年。在本次小组中,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小组封闭性与内容设计的关系
因为本次小组在设计环节上是环环相扣的。首先是互相认识,建立契约;接着,强调活在当下,工作者引导组员分享现阶段自己与身体、情绪等的故事,通过外化技术,让组员重新认识自己;最后,‘对话’过去、现在、与未来,让组员对能够在目前的困扰中,找到过去面对生活挑战的内在力量,看见自己生命的‘支线故事’,进而把新发现的内在资源不断丰厚,提升自我价值感,增强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同时,封闭性的小组设计能够加深组员之间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促进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以缓解因组员流动频繁而带来的不安、焦虑等情绪。
2.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的表现
工作者是第一次运用叙事理论的方法带领此类小组的开展,在带领过程中,囿于经验的不足,出现了一些情况,如在初期,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时,对于组员之间的陌生、隔阂,没能适时给予处理;在控场方面,出现了间隙性的沉默;再之,对于叙事理论技巧在小组的运用,也需进行强化练习,以更好地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在面对着组内的这些挑战,工作者也曾感到无助、焦虑,但最终在组员的信任与支持下,在工作者与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小组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圆满落幕。工作者对此收获良多。
3.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式
一是在小组内容的设计上,如第三节与第四节的衔接上,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日后的服务中,需进一步梳理,以加强内容的相关性、可操作性;二是服务对象的文化素质是不一样的,在理解能力上也存在差异,工作者在给予引导时,有个别的服务对象没能正确理解问题,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拖延,所以,工作者需要灵活调整问话的方式,或化繁为简,以简单易懂的句子,促进服务对象的理解;三是本次小组虽有两位工作者,但全程带领小组的只有一位,故在专业性上对工作者的的要求是十分之高的,同时,十位服务对象,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同的,对很多话题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工作者如何总结、归纳话题的异同,并将其进行升华,这也是工作者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对于服务专业性的追求,也是工作者在日后不断强化的工作信念。
作者:冯翠萍
机构:佛山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