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6月5日或6日前后(2025年芒种是6月5日)。它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对自然节律的象征意义。从今天开始的15天可是好日子,阳气愈盛,草木皆有锐气的日子——芒种,同时也是身体调理,排湿祛寒的绝佳时机。
芒种从物候来说,有三候,
一候 螳螂生,感受到阴气初生的小螳螂破壳而出,做起了庄稼的“守护者”
二候 鵙(jú)始鸣,鵙(jú)指伯劳鸟,伯劳鸟叽叽喳喳说着要开始忙碌了
三候 反舌无声,百舌鸟的脆耳鸣叫,随着春天一起,留在了人们的回忆里。
物候告诉我们,芒种15天,阳气越来越旺盛,而阴气刚生,阴阳严重不平衡,对健康而言,稍有不慎,就容易遭“陈年寒湿”威胁,所以也被称为“五毒月”里危险的几天,也是调理的好时节。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每到这个时节,大人们往往一大早就带着热水壶,茶杯,馒头榨菜,有时候会用煮熟的白鸡饭拌新蒜泥配着白水煮挂面就下地干活去了,有时忙到晚上天快黑才回来,说是“芒种忙,乱打场”。忙着抢收麦子也忙着种秋季作物。
芒种”二字分别代表“芒”和“种”。
芒: 指一切有芒的谷物(主要是麦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等)成熟了,需要收割,颗粒归仓了。
种: 指谷黍类作物(如晚稻、黍、稷等)到了要去播种的紧要时节。
因此,芒种的核心寓意和象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事活动的高峰与转折点: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这是芒种最核心、最直接的寓意。它象征着一年中农事活动最为繁忙的关键时期到来。
2.“三夏”大忙(夏收、夏种、夏管): 此时,北方要抢收已经成熟的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夏收),南方则要抢种水稻等秋收作物(夏种),同时对春播作物进行田间管理(夏管)。芒种象征着“争时”、“抢收”、“抢种”,是农民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的紧张时刻,体现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哲理。
3.芒种又称“忙种忙收”,忙着收春麦、忙着插夏稻,这15天,是人们最忙碌的15天,也是精力心神耗费最大的15天,同时也是天气炎热,寒湿交集的15天。为什么,天气间阳气充足,人却易受寒湿纠缠?我们可以做什么,抵御“寒湿”的进攻?
芒种后15天,天地阳气升浮于地面,人体阳气也浮于体表,因此,五脏六腑会比较寒凉。加之天气多雨,人们像呆在在蒸笼里一样,濡湿严重,热气升腾,寒湿气往上蒸腾,人体内的汗液无法畅快排出,导致气血淤堵、浊邪停滞而百病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感到感觉身上粘腻,有汉拍不出来,舌苔厚腻,四肢困倦,呼吸困难,胸闷.....
因此,芒种前后15天就是外部寒湿和内部寒凉的15天,对身体来说,真是内外交困啊!如果在冬天春天留下过疾患,或者本身就有阳虚,体寒的朋友,这个时节,身体可太容易被寒湿影响了!
有时候摸摸肚子,是不是感觉凉凉的?膝盖,小腿还往外出凉气?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小心啊,千万别吃生冷寒凉的食物,要不然,拉肚子是分分钟的事。头顶、肩膀,一定要好好保护,别对着空调、风扇直吹,容易引发头痛,肩膀脖子酸痛、难以伸直,甚至面瘫,年纪稍微大些的朋友,更要注意保护好膝盖处注意别受凉了!
穿一条薄薄的长裤,比穿短裤更能保护膝盖,如果能带个护膝更好,要不然,膝盖那块地方总是冰冰凉,特别是现在的潮湿天气,经常会疼痛难忍,非常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芒种15天,是最适合除寒祛湿的15天,跟着调理做好下面的2点,顺顺利利将寒湿彻底赶跑,还自己一个清爽健康的身体。
1.调好脾胃,让寒湿绕道走,《素问·灵兰秘典论》有讲:“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运化,是身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是身体正常运转的后备能源、“粮仓”。所以保护好脾胃,才能给身体源源不断提供能量。
在古代,行军打仗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粮草出问题,整个军队都危险!如果把人体看成是一支军队的话,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借助芒种15天的阳气,依旧有着胜算的把握把寒湿邪从毛孔赶出去。
要是粮仓受损,五脏六腑都会失去正常运作,不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身体里的寒湿毒气不能排出体外的话,人体会出现如下不舒服的症状:
1、关节疼痛、四肢麻木,时常会抽筋,腿脚无力发软,走两步路就累。
2、腹胀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感觉腹部胀,容易嗳气打嗝。常常两三天上不出厕所。
3、头发、脸部、背部出油严重,2条手臂大臂外侧易出现痘痘,油脂堵住毛孔,痘痘、湿疹、过敏等问题。
真可谓是:牵一脾胃而动全身。既然脾胃如此重要,那怎么养脾胃才能对身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养脾温胃操除寒排湿强脾胃,每天只需5分钟。清代康雍年间养生家方开,在《摩腹运气图考》里详细记载过仙人揉腹术,其中有一式,就与温胃操的关键一式相差无几。
仙人揉腹有8式,但温胃操才三式,集点按、揉腹、推拿于一体,对刚接触中医的朋友们,无疑更加友好、更加易于操作,能强健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好了,身体自有力量驱除陈年寒湿。
点按中脘 养胃振阳气,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又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都经过的地方。因此,胃部、胆脏、胰腺的疾病,都可以找中脘,它本身就能疏利中焦气机。
一式:点按中脘 养胃振阳气。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又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都经过的地方。因此,胃部、胆脏、胰腺的疾病,都可以找中脘,它本身就能疏利中焦气机。点按中脘时,习惯躺下来,就着肚脐正中间,往上数4个横指+1个拇指(共4寸),再用食指和中指按按,确认此处是否有酸胀感。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热流从中脘生出,慢慢向四周扩散,整个肚子热乎乎地,非常舒服。如果点按之前,心里有事,易紧张、焦虑,点按中脘之后,这些负能量就好像被松开的结,温柔散开了,病气也被带走了......
二式:掌心揉心窝 送阳入腹。很多朋友看到心窝,还以为这个地方属于心肺区,其实不是的!心窝位于胃所在的部位,也就是在中脘穴以上,胸骨剑突下的凹陷处。它不是一个细微的点,足足有一小块面积。按揉心窝,一是因为它容易堵,二是心窝同时处于任脉上,而任脉主司精血、津液。揉心窝,也是畅通任脉,充盈阴经气血,充足血脉、津液的方法,最适合气色苍白、眼干舌燥、心烦易失眠的朋友。
按揉方法很简单,躺好,双手指尖交叠放在心窝下方,顺时针按21下,逆时针按21下。冰冰的肚子即刻得到掌心的能量,就像喝了热汤一样舒服。当然,如果是消化不良,胃胀得厉害,咱就别转着圈圈按揉啦,你可以在心窝处由上往下推按,这样反复循环直至舒服为止。过程中,要是控制不住打嗝,或者忍不住放屁,是正常现象,这是身体在帮我们往外排寒湿浊气。
三式:推按四门 疏肝护脾胃。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左右都有章门和期门穴哦(找到大致位置就行了)。因为五脏是相互影响的,肝气易犯脾胃。现代人劳累、心事多,肝气郁结、肝火旺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注意疏通肝气,脾胃也要跟着受影响。所以,我们在温胃的同时,还要疏通肝气。
咱搓热双手,把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边向下推按,至侧腰部,等到推按的部位开始发热,就意味着,肝胆经得到疏通,可调畅气机。每天光练练这3式,不费时间,就能养胃,提升身体排寒湿的能力。
今年夏天比往年更湿闷除寒祛湿,也别忘助心阳。芒种15天,天地之间的阳气到了最旺盛的时候。这样阳气充盈的外部条件,可以催动我们的身体,向外开始发散寒湿、排出浊物。《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在中医看来,心为火脏,主一身之阳气,与夏气相通。最先感应外部阳气的,就是心。这时候在旺盛的阳气中,心阳会首先被调动。
如果我们能抓住这15天,为心阳助一把力,身体“排浊”的能力就能达到最高峰,把藏在身体深处的寒湿统统排干净。
心阳要怎么养呢?芒种15天,可刮痧/拍打左侧心包经,壮心阳。就着手肘以下的部分,涂上精油,从腕横纹刮到肘横纹,正中间和两侧都要刮。刮到淤堵点的时候会很痛,但越痛就越要刮,直到痧出现。刮通了,手臂会发热,这是气血流通的表现。
为避免刮通后,头胀疼,请你在刮痧前,端正坐姿,别弯腰驼背。
第二次刮痧,要等到痧消失才能进行。
如果你不喜欢刮痧,可用按摩棒拍打手臂整条心包经,拍打方向与刮痧方向一致,时间持续2分钟左右。用手握拳也可以敲打。
拍打心包经,拍起来,还挺舒服,还能提升心脏活力,每天都是精力充沛、活力满满。
对于身边有心悸、心绞痛、失眠、口舌生疮、便秘等症状的朋友,都可以通过敲打/刮痧心包经调理,调理改善效果是一等一的好。
芒种15天的养生就讲到这里,在这个又寒又热又湿的夏天,暖好你的脾胃,壮大你的心阳非常重要,祝福大家夏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