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换种方式
相信大家都会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你乘坐火车或高铁去往另一座城,途中泡上一碗方便面,来填饱一下饥饿的肚子。这很平常对不对!
最近几天,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
一名男子在高铁上吃泡面,被一名女子怒怼。视频中的女子,如河东狮一样,一直朝男子怒吼着“整个高铁都知道不能吃泡面......”情绪非常激动,并且言辞激烈,甚至爆了粗口。
高铁上吃泡面,应该说是一种大众默许,也是一种社会常习。从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看,没有任何条文规定“禁止乘客在高铁上吃泡面”。那位女子,因为说孩子对泡面过敏,大声怒怼吃泡面的男子,言词相当激烈,她说男子没有道德、不要脸、没有公德心......一系列的脏话粗口,全部从她嘴里说出。如果说道德,她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大声嚷嚷,这就有道德了?
孩子对泡面过敏,理由可以理解,但这种处理方式却是十分偏激与不妥当。
如果,换种语气说话,女子轻声地跟男子说:我的孩子对泡面过敏,你能不在这吃吗?这个时候,如果该男子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他极大的可能性会走开啊。毕竟在视频的后面,男子说,如果她语气好点,他会理解。又或者,孩子对泡面过敏,女子可以带着孩子暂时离开这,避免吸入泡面的气味,也能避免矛盾激化。
可是女子没有,她自以为是的强调法律规定高铁上不能吃泡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让别人去按照自己的说话方式行事。高铁上的工作人员都声称,高铁上只是不售卖泡面,没有规定乘客不允许吃泡面。可该女子紧紧抓住高铁不能吃泡面的那个点不放,一直对男子进行批斗,强词夺理。这种做法,实在太不理智。
如果,女子在处理吃泡面的事情上,换种方式,合理一点,这样双方都能和平的相处这段时间,可是女子没有,一句话不能让人笑起来,翻让人跳起来,沟通技巧存在问题,更主要的是,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欲,勿施于人”,是包容、克制的体现,自己想要的,也不能强求别人去做到。
曾记得一个这样的事情,也是发生在高铁上的一幕:
一个瘦小的女孩,提着自己的行李箱,在高铁车厢的过道上,找着自己的座位。终于,她找到了跟车票上对应的座位,可是上面坐着一位中年男士。
她拿出票,再次确认一下,没错,她的座位就是这个。她礼貌又面带微笑着跟那位中年男士说:“您好,您现在坐的座位,是我车票的位置。”
她本以为,那位中年男士在听到这话后,会将位置还给她。
谁知道,那位中年男士,开口就是朝她大吼到:“什么叫你的位置,老子的座位票,清清楚楚的写着,就是这个位置,”整个车厢都能听到这名男士说话的声音:“小姑娘,年纪是小,就是眼神不好使!”嘲讽的语气,说完后还跟邻座的人笑了笑。
女孩保持着她的礼貌,继续跟中年男士说:“您会不会坐错车了?”
男士激动了起来,他站了起来,怒目横眉,语调又高了好些个分贝:“你这姑娘怎么回事,都说了我就是坐这个座位,你是不是没买到票,想诳我啊,老子没那么容易骗,没买到票你就去补票啊,在这晃悠什么”
这让女孩很是气恼,明明这个座位票就是她买的,让人坐去了不说,还要平白无故的背上一个没买票的名声。她想跟那位男士理论,可那位男士情绪很激动,还在义正言辞地跟周围人嬉笑着她。她看向男士,什么也没说,抬头再次看一眼车壁上面标记的座位号,然后拉着自己的行李箱,走向车厢结合处的空地。她整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再三确认自己的座位就是那位男士坐的。
她重新拉着行李箱,走向男士,平静地,且从容地。
“大叔,你的票是这个车,也是这个座位,但你的日期不是今天!”
男士在听到这句话后,从包里拿出车票一看,结果真如女孩所说的一样,车票上的日期,不是今天。他赶紧拿着包,狼狈地离去。
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最后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对,处理的方式不对,最后弄的彼此双方都不愉快。你说话声音大,就能证明你是正确的?你咄咄逼人,就能证明你是对的?如果你能换种方式思考,换种方式说话与处理,或者换位思考,站在彼此的角度上面思考一下问题,结果,也许会很不同,会超出你意外的好,也可能会带给你很多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