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

作者: 稻色Daoser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23:24 被阅读0次

   正如南方的大米、北方的面食,地域不同饮食习惯也就不同。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当地的民俗风情,毕竟要入乡随俗。你总不能要求回族人民去吃猪肉,藏族人民去摸佛像,这样不仅尴尬,也可能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风俗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语言节气、婚礼丧礼等等等等,人们常说“死者为大”,再加之以中国封建思想鬼怪之说,丧礼就被看的尤为重要。

  小时候不懂事,感觉丧礼比婚礼“好看”的多,“精彩”的多。婚礼无非就是新人摆上个几十桌的好酒好菜,再邀请亲朋好友、邻里相亲大吃一顿,婚礼就算圆满成功了。但丧礼不是,丧礼最少也要办上三天。老家的丧礼习俗过程异常繁琐,细枝末节都要安排的相当到位,算是对死者的敬畏,也是为了让死者的最后一程走的体面,走的安心。

  如果哪一家有人亡故,这一家会在自家房顶自上而下挂起一条白幡,白幡还要打个结。家里面的孝子要穿上孝服,从头顶到脚趾都得穿成白的,孝子穿鞋还不能把鞋扣上,只能提拉着鞋。这时候有外人看到白幡,或者遇到出门告丧的家属,总要上前慰问两句,然后叹息着感慨两句,情到深处,觉得那家可怜或者和亡者关系好的,也会拉起袖口擦两滴眼泪。然后见人就会议论:

“你知道不,谁谁谁死了。”

“谁啊,他(她)身体不是挺好的,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那谁知道,这都是命,该死的时候还不是说死就死了的”

“唉,是啊,你说这人也真是可怜的啊!”

 一传十,十传百,比网络传输还要迅速的就是人们的两条腿和一张嘴,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村子,从而到处都在议论。若是老人自然去世的还好,若是壮年人或者小孩子,村里面的媳妇汉子便会没完没了的议论,如同一个个精通算术的奇能异士,会把遭丧那家的后生命运分析的头头是道,讲解的淋漓尽致,脑补想像能力绝不亚于没去过太空却总能解说太空的霍金一样。这些人有同情哀伤落泪的,有迷信嚼舌这家风水鬼怪的,也有感觉这种事像一天三顿家常饭一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

  主家(遭丧之家)就要忙了,虽然说亲人离世悲大于天,但是家里面主事的人还得控制好情绪,要把一切都得安排妥当了。尤其那些信神拜佛的家庭就更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好多东西避讳的很。先要叫来一个理发师,为死者理发,说是理发,只不过是拿个剪刀胡乱剪上几刀,主家要用毛巾包上一些份子钱强塞给理发师,说是强塞只不过是理发师假装推辞,但是还是会让出自己口袋让主家把钱塞到口袋里去,一般自己是不会主动接的。主动接不吉利,不接的话也没人愿意白干这种活。理发师一走就由亲属(一般是儿女)为死者洁身更衣,中国人讲究体面,尤其是在丧事方面,一定不能凑合。要用热水擦身,再穿上新买的寿衣,然后会把死者移至正厅,死者头一般是正对着门口的。放在正堂也为了让告别的亲友再见最后一面。主家会一一告知亲戚朋友,前来奔丧的亲戚有的会从村头一直哭到家中,也有从家门口开始,或者直接到正厅跪下抱着死者大哭的。那种场面不可谓不凄惨,往往是本来一个人哭,旁边人劝拉,但最后劝拉的人也跟着哭。直到哭的失了声,干了泪才抹抹眼角向亲人询问死者的去世时间过程,其中免不了再落几滴泪,再说几段过往场景,再叹息劝说几句。主家会请个有资格的老人做总管,也就是主事,让总管安排一切。请厨子,租桌凳,搭灵棚,请戏班子,去造墓的,为奔丧的亲人做孝服的等等琐事都要安排到位。亲属还要守灵,一般是不能睡的,但是也有打地铺睡在死者边上守灵的。第二天,死者会被移至棺材里,再放些死者生前的衣物,放衣服也是讲究的,不能随便放,也不是随便一件衣服都能放的。放衣服迷信说法是为了死者在下面穿,也是为了把尸体固定好,防止抬棺时尸体来回晃动。当然国家规定火葬之后,会把骨灰塞进衣服里面(可能一个地方一个习俗)。死者放进棺材以后,会把棺材盖扣上,但是不能完全封上。这个过程称之为入敛。接下来由七八个大汉把棺材抬到灵棚里面,称之为起灵,起灵要看好时间的,那个时间点出灵比较好,都是有讲究的。亲属也要跟着棺材从正堂哭着走到灵棚,在灵棚里还要再哭上一场。戏班子或者乐队会吹拉弹唱的渲染一种气氛,这种乐声往往给人一种直接抨击内心的感觉,就像一捶捶直接打在你的胸口,十分压抑,十分痛苦,当然一不小心情绪被带动上来,鼻子一酸,泪水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啦。小时候不懂得这种吹拉弹唱是为了营造气氛,只是觉得那些乐手吹拉弹唱的很买劲,好像总是在和那些亲属们嚎啕大哭的声音争个高下。此时围观的外人很多,大多是去吊唁或者就是为了看“表演”的。一看哭的表演,二看乐团的表演。这就是我小时候感觉丧礼“好看”,“精彩”的地方。看到那个亲属哭的厉害,总会听到旁边的人议论;

“还是这个人孝顺,一看就不是装的,哭的这么惨!”

“他(死者)这辈子也不冤了,有这么孝顺的儿女,也可以安心了。”

  哭戏看完,就是真正的戏了,戏班子会唱上两段戏,乐团会吹打几首歌。开个追思会或者追悼会,讲一下死者生平,以及慰问一下亲人家属,再有就是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过的安好。到了晚上就要封棺,亲属看完最后一眼,就开始钉棺,儿女还要喊躲钉。到第三天就是出殡,一条长龙一道白,浩浩荡荡,吹拉弹唱的把棺材送到墓地推土埋了,丧礼也差不多结束了,只不过亲属还要伏三、卸孝等等,不过都是后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特别讨厌听到丧事那种吹拉弹唱的声音,只要听到这种声音或者看到谁家挂了白幡也总会痛心好一阵子,又有人过世了。也总会想起自己亲人临死前的那种痛苦表情,无奈挣扎,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姑姑阿姨嚎啕大哭,泪流满面的场景。

  再到后来,我居然特别怕死,小病我都要疑神疑鬼、心神不安好几天,总害怕自己会死,也特别忌讳别人说“死”字。可能是死者太多,活人也处在了死人世界里。

相关文章

  • 丧礼

    正如南方的大米、北方的面食,地域不同饮食习惯也就不同。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当地的民俗风情,毕竟要...

  • 丧礼

    锣鼓的喧闹声中 又一个人安息 操办丧事的他的儿子 身着白色孝衣 灵堂里挂满了白幡 各色的花圈整齐摆放 又素净又热闹...

  • 丧礼

    今天是亚小婆的葬礼,她生前似乎说过,死后估计来送的人会更少了吧,像是一种极有先见性的语言。 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她...

  • 丧礼

    或许丧礼的嘈杂混乱便是为了消散这失去亲人的痛吧 <祭父>贾平凹

  • 丧礼

    1、 奶奶今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清楚。 我在外地,赶早班火车,到家时已经晚了——只见到炼化后的骨灰,放在木盒或...

  • 丧礼

    看到婚礼,让我想到了丧礼,哈哈,多么悲哀!古人中我觉得庄子对待丧礼最为豁达,最为洒脱;未知生,焉知死,身体...

  • 丧礼

    “阿爸,今天好些么?”雅芹蹲在父亲的病床前轻声问。 骨瘦如柴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用他那无神的目光望着雅芹,他已经在病...

  • 中国古代丧礼制度与丧服制度

    丧礼制度 丧礼是与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有关的种种仪式礼节,在古代为凶礼之一。《周礼·大宗伯》:“以丧礼哀死...

  • 丧礼(一)

    小区里有人去世,占用了几家的车位,搭起了灵棚,高高大大的充气“奠”字在夜晚发出惨白的光,再加上灵棚前的纸马、狮楼艳...

  • 丧礼(二)

    人死后留下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死后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的都留下来了,活了一辈子吃了一辈子才吃起来的身体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丧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mj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