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教本源考

佛教本源考

作者: 5263ecfbdf8d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12:32 被阅读0次

            1947年季羡林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浮屠与佛》,主要是论证中国最古佛典翻译中的“佛”字,不是直接从梵文uddha,而是间接通过吐火罗文A(焉耆文)pat和B(龟兹文)的pud、p d 译过来的。

      古文字的音变、音译、意译等笔者不懂,但是季老的语言学着实打开了中国佛教本源的一扇门,语言作为考古和文化探索的一个媒介,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佛教和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教派(我们暂且称之为印度佛教)之间的关系。从时间上我们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从空间上,我们可以从华氏城和于闐着力。

        公元前6世纪,随着雅利安人入主北印度,雅利安人带来的婆罗门文化和当地的土著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时候的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六位沙门大师正是土著文化的代表,他们是以反婆罗门文化的面目出现的。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沙门思潮的兴起,婆罗门教文化开始衰落。

        印度佛教的兴盛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这要归功于阿育王,阿育王崇佛罢武,过度扶持僧团,导致国力空虚。阿育王死后,大将补砂密多罗弑王自立,开始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这个时候,迦湿弥罗的高僧毗卢遮那通过于闐密道来到了西域于闐,印度佛教的种子开始在于闐萌芽。

        此时的于闐又是什么样子呢?雅利安人侵入印度,走的是葱岭南线,其实还有一部分人误打误撞来到了西域,他们是楼兰国的先民。也许还有其他更多的雅利安人在水草丰美的西域定居下来,这段历史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但是他们却留下了婆罗门教的前身拜火教(袄教)的文化。

      补砂密多罗的灭佛运动促使印度佛教流入于闐,在这里,袄教和印度佛教进行了半个世纪的融合,西域佛教加入了偶像崇拜的元素,婆罗门教鲜活的诸神形象在这里也华丽丽变身,包括毗卢遮那自己都成为一方神灵。我们知道,释迦牟尼创立的印度佛教原本是没有袄教元素的,他更倾向于用婆罗门教的苦行来开悟,即小乘佛教。而在于闐,印度佛教是流落异乡的落难者,对袄教的曲与迎合是它能够发展下去的前提。这一阶段,印度佛教为西域本土的袄教带来了精神食粮和仙神元素,互为依仗,文化的融合加剧,我们称这一时间这一空间的印度佛教为于闐佛教,它是中国佛教真正的源头。季老所说的“佛”这个词的产生,确实就是西域先人对印度佛教的本土化称呼。而印度本土佛教传至中国,我们却称之为“浮屠”,其实和“佛”字的意思是一样的,然而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印度本土的“浮屠”更多的是“觉悟者”的意思,通过苦行或学习让个人得到内在成长。而西域的“佛”则更像一尊偶像,通过敬拜布施,获得神佛的恩典,属于外求加持,其焦点不在己身。

        我们再看公元5世纪前后发生了什么,这时候印度的贵霜王朝兴起,又一位国王,迦腻色迦王,他和阿育王一样,崇佛过度,我们有机会可以看看法显的《佛国记》,里面记载极为详尽,大抵就是佛教继阿育王后又一个巅峰时期。这个时候也是婆罗门教最低谷的时候,然而世间万物生灭转化,却是常态。迦腻色迦王死后,大臣讫利多利自立为王,又一次灭佛运动开启了。印度佛教在经历了小乘阶段,进入了大乘佛法的巅峰,同时又跌落下来,进入密宗阶段。随着讫利多利制造的法难,像挤牙膏一样,一部分大乘学说转战他们已经很熟悉的于闐国,一部分经尼泊尔进入西藏,成为印度佛教密宗新的起点。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从公元5世纪前后,伴随着法显从印度归来,中原大地上开始洋溢着对佛教的热爱,很多高僧起于中原,止于西域。甚至像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也有机缘能够进入长安弘法。大家看到的,却是于闐佛国激荡出来的本土化佛教。这个时期的于闐佛教却是又融入了回回教、犹太教等诸多西域教派,形成了于闐牌的大容器,源源不断地向内地提供大杂烩的精神营养。

      综上,鉴于季老的语言学功底和发现,中国的佛学是西域于闐佛国向内地传播的一个结果。而释迦牟尼的浮屠教,却只是于闐佛教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内核差异已近背道而驰。犹如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婆罗门教起源于拜火教(袄教)一样,渐行渐远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让更多的人相信和参与进来。

相关文章

  • 佛教本源考

    1947年季羡林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浮屠与佛》,主要是论证中国最古佛典翻译中的“佛”字,不是直接从梵文...

  • 《禅宗证悟精义》章小结(转载)

    第一、佛教认为,宇宙万有皆无实性,是幻有,唯有心之本源是真实之恒在。禅宗修持,直指人心,识自本源,见性成...

  • 佛教与“考教”

    佛教,我姑且称之为依佛陀思想为宗旨的教育。是以佛陀之因果思想为宗、依慈悲喜舍智慧、大爱众生为情怀的教育。 而世俗的...

  • “卍”字符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有人说“卍”字符代表吉祥如意,有人认为是佛教的标志,也有人与纳粹联想。究竟卍字符本源为何?考古追溯之路却似无止尽…...

  • “卍”字符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有人说卍字符代表吉祥如意,有人认为是佛教的标志,也有人与纳粹联想。究竟卍字符本源为何?考古追溯之路却似无止尽……历...

  • 应病与药之佛法(太虚大师)

    ──十二年正月在宜昌佛教会讲── 凡事欲穷究竟,必明本源,众生法然,佛法亦然。欲明佛法之为何,当从源头溯起,即是佛...

  • 活佛是尘世的佛

    佛家崇尚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清洁纯净,不受外界干扰。这六根是佛教戒律的本源,虽然沉溺于红尘的仓...

  • 随想|你就在此地等候,我去买两个橘子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谁又不想做一个大「吃货」。 佛教称其为口腹之欲,既然是欲望,那就是人们追求的最本源的东西之一...

  •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句话源出于佛教,就是禅宗思想,是从哲学角度来探讨的是世界本源。 哲学的局限性,因为这是一种...

  • 本源

    王平亮 脑海的梦啊,血液里的烈呀,胸膛里的热呀,经历资本的洗礼,全都化为这一颗肚子,这里潜藏着真正惬意的本源,我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本源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xl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