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童年经历与个体发展(二):歇斯底里的父母和濒临窒息的孩子

童年经历与个体发展(二):歇斯底里的父母和濒临窒息的孩子

作者: 鹿鸣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0-12-04 09:33 被阅读0次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说,并不是所有的创伤都是可见的。与意外事故等一次性事件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同,有害的家庭动力造成的复杂创伤是慢性发展的。当孩子和父母陷入一种不正常的共生关系中时,即便已经长大成人,孩子的创伤可能很多年都不会被注意到。

焦虑是养儿育女过程中的常见情绪。然而,对一些父母来说,他们的过去或某些人格特质限制了他们作为父母的养育能力。他们不受控制的、无处排解的焦躁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中,以无形但持久的方式影响孩子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那些具有“易于焦虑和控制欲较强”的父母的特点。一般而言,他们的过度防御行为主要是由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对自身局限性的否认所驱动的。


具有偏执和控制倾向的父母的特征

1.常常焦虑且歇斯底里

对于具有恐惧和控制倾向的父母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他们极度警惕,总是生活在近乎偏执的边缘地带。他们片刻不停地检视周围环境以寻找潜在的威胁信号,并习惯着眼于所有事物最坏的一面。他们会过度分析与他人的一切互动,并认为他人别有用心。

《黑镜》剧照

当处于压力中时,他们会在心理上退回到极端的思维模式,世界被一分为二成好和坏两种阵营;在他们看来,人们要么属于被压迫者,要么属于压迫者; 要么是受害方,要么就是过错方。

2.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具有恐惧和控制倾向的父母以自己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的角色而骄傲。然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把孩子拉进了一种共生关系中了。

他们总是关心过度,期望从孩子那里得到忠诚和服从。他们可能会限制孩子的社交生活,把孩子拉进一个他们制定的受保护的圈子里,然后把孩子想要离开并拥有自己生活的需求视为一种背叛。

如果他们不能用命令和限制来控制孩子,就可能会诉诸心理控制策略,比如诱导孩子产生内疚,威胁要丢弃孩子,或者撤销经济支持。他们甚至会征召孩子“站在他们一边”来对抗配偶,却没想到孩子会因此陷入两难境地。

3.情感淡漠,无法处理亲密关系

这类父母的预设立场是与外部世界相敌对,有时这种立场也会影响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他们被来自内心的温柔的情感所吓倒,所以每当他们感到柔软的时候,就会立即“隔断”与身体的联结来保护自己。

这可能导致正当孩子开始和他们共度一段温暖亲密的时光时,他们会突然转身离开,做出冷硬的回应,或者突然结束对话。孩子可能会为此感到震惊和失望,甚至会因为起初对他们的信任而懊悔自嘲。

4.防御性极强

为了保护自我,恐惧和控制型的父母防御性和攻击性水平都较高。他们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但在更深层次上,其实是他们不能忍受自身的局限性,并因此感到羞愧。

为了遮掩自己的弱势之处,他们在别人的批评和指责面前变得极端防御。他们往往把冲突上升到个人层面,几乎从不道歉;与他们稍有相左之处就会遭到强烈的抨击。

他们对任何被欺骗、被羞辱或被背叛的迹象都特别敏感。每当他们感到自己可能失去主动权时,他们就会做出强有力的回击,采取积极或消极攻击的手段,如冷战、口头暴力、威胁、无理要求、发脾气等。

他们最常用的防御机制是投射(projection)与置换(displacement,又译为“移置”或“转移”——编者注)。因为他们不能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消化自己的感受,他们就把它投射到外面的世界和其他人身上。例如,当他们为自己感到羞愧时,他们会想象有人在羞辱他们。当他们对自己生气时,他们觉得有人在攻击他们。

因为很少反思自己,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防御机制。他们不向内看,因为他们害怕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可能被汹涌而来的羞愧或空虚压垮。甚至他们的投射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无法忍受;他们也许会想从专业人士那里寻求帮助,但不太可能和别人谈论他们内心真实的挣扎。

5.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恐惧和控制倾向的父母总是焦躁不安;他们在生活中常常处于高压之下。即使是很小的波折和伤害也会让他们如大难临头一般,这时候他们可能会突然歇斯底里,尖叫、哭泣,或者完全扔下为人父母的职责。目睹这些令人不安的情况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创伤。即使已经长大成人,有过相关童年经历的个体可能仍然害怕自己和他人的愤怒。

他们为何如此?

就像前面提到的,焦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少见,但与其他一些能够展现出温和、柔软一面的父母不同,具有以上这些特点的父母仿佛有一层难以穿透的“硬壳”。他们通常是事业上的佼佼者,表面看来既有能力又有自信。然而,在这些外壳下隐藏着的,往往是一段痛苦的过去。

他们无法为孩子提供自己从未得到过的平静与滋养。对他们来说,生活是不稳定的,完全不可预测的、毫无安全保障的。他们的父母没有能够指引或保护他们,也许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被迫要自力更生。他们自己的父母大多是失职或缺位的,所以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也许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他们决定成为自己所渴望的强大的父母。

坚硬的外壳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来保护它。他们要求别人服从自己以加强自己的权威,并且对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控制感的事情都极度防御。

《与外婆同行》剧照

我们所能做的

要从父母的消极影响中走出来,一个重要步骤是认识到为了反哺父母,你做出了多少牺牲(不管是外显的还是无意识的)。他们可能通过你来延续他们的生活,或者在依赖你、把你当成倾吐烦恼的对象。经过这么多年的灌输,你现在或许已经内化了要留下来保护他们的信条。每当你想要离开的时候,你都会感到内疚。

当父母不断地表现出毫无根据的恐惧,做出错误的假设,或者对阴谋论深信不疑的时候,你可能会有愤怒和窒息的感觉。也许你现在已经意识到再三的安慰和保证也无法缓解他们的神经官能症,但你仍然有质疑他们或跟他们讲道理的冲动。

这些努力不仅徒劳无功,还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对他们而言,那些恐惧是真实的,甚至都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支柱。所以,尽量不要嘲弄、取笑或破坏他们的恐惧。你不必同意他们所说的每一件事,但你可以试着去理解当他们沉浸在忧虑中时会有多不好受。

有时候,为了把自己从失望和伤害的循环中解放出来,你必须放弃他们会用你所需要的爱和尊重来对待你的希望。

僵化的终身防御机制使得他们无法拥有成熟的观点。当你冒险与他们建立健康的相处边界时,他们可能会以攻击性、威胁或歇斯底里来应对。他们可能把你构陷成一个忘恩负义或自私的叛徒。这可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现实是,再多的解释也不会给你带来公正和公平。在他们的余生中,他们可能会继续专横、暴虐、极度防御,而你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恶行》剧照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把父母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内化了。幸运的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发现给了我们希望:你完全有可能对导致了焦虑易感的神经通路进行改造。

试想在一个没有过度担忧的世界里,你的信念、感觉、行为和表现会有什么不同?你会开始做什么,又会停止做什么?你的外部表现会有怎样的不同?内心里,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确定你想要展现的优势和价值,以及你需要采取的步骤。也许进展缓慢,但最终你的独立和自主将取代被父母控制和束缚的旧记忆。

无论他们还活着还是已经去世,在情感上与父母分离是你从疗愈到茁壮生长的必经之路。与父母分离并不意味着完全断绝联系(虽然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必要的),而是要重新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放生自己,永远都不会太晚。

补充阅读:

1. 刘易斯, 阿米尼, 兰农(2020). 爱的起源:从达尔文到现代脑科学 (黎雪清, 杨小虎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Lo, I. (2020 MAY 19). Do You Have Paranoid and Controlling Parents? Psychology Today.

相关文章

  • 童年经历与个体发展(二):歇斯底里的父母和濒临窒息的孩子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说,并不是所有的创伤都是可见的。与意外事故等一次性事件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同,有害的家庭...

  • 童年期的父母教养方式

    (摘自《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 第9章 发展中的个体:经验的视角) 童年期的父母教养方式 如果青少年的经历与家庭条...

  • 亲子关系最大的杀手就是控制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过度的控制, 父母过度的干涉, 会让孩子有窒息的感觉, 这...

  • 童年经历与个体发展(一):被遗忘的内隐记忆

    “那些不记得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

  • 《从出生到独立》

    前言 一、孩子的心身发展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 个体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孩子是生长发育中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

  • 夸奖

    [玫瑰]父母的一句夸奖, 抵得上十句的唠叨和责骂。 童年时父母对孩子的认同与夸奖, 成就孩子的幸福童年, 奠定孩子...

  • 2018-01-11

    在微博上看到一则父母和孩子的视频。小女孩和我一样,在低情商的父母面前,那么愤怒和悲伤。我童年歇斯底里的那一部分瞬间...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父母的一句夸奖 抵得上十句的唠叨和责骂。 童年时父母对孩子的认同与夸奖, 成就孩子的幸福童年, 奠定孩子丰盈的一生...

  • 父母的三次觉醒

    父母的一句夸奖 抵得上十句的唠叨和责骂。 童年时父母对孩子的认同与夸奖, 成就孩子的幸福童年, 奠定孩子丰盈的一生...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7---国民世界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童年经历,会在一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父母关系好,父母相爱自然对孩子就好,父母关系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和教育。 幸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经历与个体发展(二):歇斯底里的父母和濒临窒息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yb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