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

作者: looooing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17:50 被阅读0次

02

早些月份,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通过生活我们没有关注或者思考的事项,用经济学的方式去解释,让经济学融入生活。

1.成本效应。

目的就是让成本最小化,于是设计成本最小最优解。放在冰箱的牛奶一般都为方形,是为了冰箱空间的充分利用,如果设置为圆形,就会损失一部分空间。虽然现在冰箱里的东西圆的、方的都有,不过置身在生产成本较高的年代,设计为方形还是比较有必要的。

2.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更为丰富。书中给到的体会,假设某物品有着较大的需求量,而供给量较小,那这个商品会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技术的研究不会给到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反而是减少物品售价,消费者得到福利。这里新技术的产生能够给企业带来优势,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多企业也研究出来新技术,最后反而是售价降低,福利消费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供求关系的实例,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开车的人会变少;还有替代物品等等。

3.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基本原则:员工的工资与他给企业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也就是说,员工工资与他创造的价值相关。具体的案例就是为什么领导的工资账的比普通员工快,因为现在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带来的利益更多,更加重要。

4.价格歧视,折扣中的原理。

当某人愿意接受某个折扣价格的时候,意味者它需要越过一定的门槛,比如特定的时间,需要收集前置物品,就是通过这样达到折扣的原理。如双十一购物节,人们买打折的物品,意味着我们越过了他设置的门槛,需要在双十一当天内购买。飞机票也是如此,提前预定比较便宜,但是临近起飞时,你就会越过他设置的门槛,去购买价格更高的机票。

5.军备竞赛和公地悲剧。

军备竞赛,感觉和达尔文的优胜略汰类似,当第一家便利店开始24小时营业,会赚取利益,于是其他便利店就效法,于是所有的便利店都24小时,但是最终就是增加了成本。

公地悲剧就是个人利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就会采取行动,最终导致结果没有开始的好。比如足球赛场,坐着看都能看见,但是如果有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看不到就业都站起来,最后可能没有一开始看的清。过渡捕捞也是一样。

通过生活中的事情,用经济学角度去观察,确实会很有趣,也更加容易理解,不过随着大数据的时代到来,我们更容易发现相关性,在意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但是经济学从因果关系出发,去解决问题,更加的有理有据,而且也会慢慢的通过相关性倒推因果关系,这终究才是看透世界的本质。

相关文章

  • 贸易

    《生活中的经济学》

  •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一篇)

    生活中的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如何运用经济学,每当提到经济学就觉得经济学总会觉得我们用不到,经济学是经济学家考虑...

  •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从日常工作生活切入,讲解为什么社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短期的利益会带来长期的伤害);为什么Z...

  • 生活中的经济学

    02 早些月份,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通过生活我们没有关注或者思考的事项,用经济学的方式去解释,让经济学融...

  • 生活中的经济学

    最近我一直在纠结是不是该换个地方工作,突然觉得可能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我该不该换个地方工作,根本就不是我真正思...

  • 生活中的经济学

    《魔鬼经济学》是由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和著名的作家记者合著的一本书。列维特是“小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被誉为“当今美国4...

  •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1,身体是固定资产 2,年龄是累计折旧 3,缘份是营业外收入 4,暗恋是坏帐 5, 爱情是无形资...

  • 生活中的经济学

    前端时间赶上某宝做活动,买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通识》。 知道薛兆丰老师和《经济学通识》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但一直到...

  • 生活中的经济学

  • 生活中的经济学

    最近阅读了一本新书,小岛经济学,刚开始小岛上的居民一捕鱼为生,一天只能捕到一条鱼,有一位居民,有一天没去捕鱼,而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中的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rg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