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买个锅和铲子哈。”
“可以,你自己挑选。”家里原本各种锅,铲子,餐具都俱备,但儿子做了几次饭,他想买自己喜欢的,又有何所谓。
现实中经常听别人讲说孩子啥事都不会做,我并不以为,只要用引导,鼓励的方式,有积极回应,熟能生巧。
儿子幼儿园就站在凳子上让他翻煎的豆腐。初中时带六七个同学来家里一群人自已买菜,自己做饭,自己收洗。
“那个时候不会做,你又没帮忙,你应该把东西都帮忙备好,协助一下。”孩子的提议很有道理,本来也没单独做多少家务。正确的方法先是一起参与,协助,然后放手,一次两次实践不就有成就感了吗?
“学会做饭,还有什么不会?以后自己过日子就能互相照应。生活的幸福就是在家人间的日常温暖中。.
“如果是别的父母,一定会说有那么多锅还买锅干嘛,浪费钱。”饭后,和孩子他爸聊天,“本来就是的,只是我不做声而己。”
“学会生活,有时要交点学费的,但他自己实操体验,本身做事就快乐。你看他一边做一边哼哼哈哈的唱,吃饭时,自己做的就吃得慢,等我们吃完,他再收尾,我做的,吃没吃完他放下碗筷就离席,剩不剩他才不管,自己做,自己买多少浑菜,多少素菜,炒完菜教一次趁热马上擦干净灶台上面的油,油盐调料归位,最后弄完灶台也是归位干干净净。这就是边做边教边实操边整合。”
“嘿,今天做红烧肉,本来不想吃晚饭的,看上去那么好吃,我来捧场吧。”家人之间的需求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回应。
尽量不用否定语境。生活中如下场景哪一个较好?
“你总是进门脱鞋乱放,说了很多次叫你顺手换拖鞋顺手把鞋放到鞋柜里。“
“XX,回家啦,换拖鞋顺便把鞋放鞋柜哈。”及时提示而己,马上行动,没有半句多余的话,习惯两三次,门口整整齐齐。
场景二,“哎呀,每次叫你们洗完澡厕所土上水拖干净,自己脏衣服扔到洗衣机里,不要老是我来收拾残局。”
“洗好啦,地拖干净,衣服扔洗衣机哈。”及时很平常提示,良好的习惯就是在这种互动中形成。
很多人把看似自己文明的,能干的一面给工作,给朋友,可是,家,才是心灵的港湾,家人,才是最在乎的温情,每个人在外所做的都是为自已为家庭增强力量的。
一棵树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尚且要浇水松土添肥修枝,更何况人的根基,父母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关注儿童家庭教育,我是在乎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