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O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这里乙数就是除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个规定:0不能做除数。可是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呢?
我们知道除法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每几个一份”。例如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就是把6平均分成三份,求每份是几,所以6÷3=2(个)。同样有6个苹果,要想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算式6÷2=3(个)。上述情况要是除数为0的话就出现了下面的情况:1.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0份,每份是几个?这是没有答案的,6个苹果不能分成0份,这是不可能的。2.有6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0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这也很可笑了,每个小朋友分0个,那个不管有多少个小朋友都可以了,反正小朋友手里没苹果,这里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所以0不能做除数了。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了。但是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学习分数的时候会有一节课专门研究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从而想到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0,那是不是因为除数不能为O,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吗?
答案是否定的。分母不能是O,不是由除数不能是0所决定的,而是由分数的定义决定的。小学数学中提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如果分母是O,那说明没有平均分,自然就不符合分数的定义了。因此,由分数的定义和分数产生的过程可知,分数的分母是不能为0的。











网友评论